郑和:在惊涛骇浪中走向世界
创始人
2025-09-17 10:33:29
0

中国日报6月26日电(记者 赵旭)一枚形似辣椒的玉佩,缀以鎏金银叶;一只黄釉鼻烟壶,雕成玉米棒的模样;一把紫砂壶,胖墩墩地酷似南瓜——这些趣致盎然的器物,正陈列在江苏南京博物院正在展出的《大明世界观》展览中,成为吸引观众目光的宝藏之一。

它们的出现绝非偶然:辣椒、玉米和南瓜这三种作物,皆于16世纪左右传入中国,普遍认为是由当时主导海上贸易的葡萄牙人带来的。这些最初陌生的外来植物,逐渐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不仅于土壤之中,也在文化之中扎下了根。

南京博物院大展《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现场

然而,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中国早已拥有了传奇的航海家——郑和。自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其规模与雄心之大,在当时的世界上前所未有,直到60多年后的1497至1499年,才由瓦斯科·达·伽马的航行略有企及。

“这件展品,是中国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最伟大的航海探险家郑和传奇航行的实物见证。”展览策展人高杰一边指着展出的一方石碑拓片,一边如是说道。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旅程中在锡兰(今斯里兰卡)所立石碑。碑文使用中文、波斯文和泰米尔文三种文字

这块现今被称为“加勒三语碑”(Galle Trilingual Inion)的石碑,以中文、波斯文和泰米尔文三种文字刻写。中文部分记载了立碑的缘由:郑和在第二次下西洋途中抵达锡兰王国(今斯里兰卡),并在锡兰山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布施活动,其间立下此碑。

“郑和的远航,远不仅是航海的壮举,更是一场文化外交的伟大实践——旨在提升明朝在印度洋世界多元社会中的国际地位。”高杰补充道。

3 明代镶宝金手镯 - 郑和的远洋航行带回了黄金和宝石

明代镶宝金手镯 - 郑和的远洋航行带回了黄金和宝石

郑和的航海路线自中国南京启程,经刘家港出海,途经爪哇、苏门答腊、马六甲、暹罗等东南亚重镇,穿越印度洋抵达印度的古里,继而远航至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的亚丁与吉达,深入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港,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摩加迪沙与马林迪。这一系列精心规划的航线,不仅为后世数百年的贸易与外交往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在历史的海岸线上镌刻下丰富而深远的文化印记。

在最鼎盛时期,郑和的船队多达近三百艘,随行船员两万余人,其中包括庞大的医疗队伍。本次展览中便展出了一位随队医者的墓志拓片。

“尽管郑和巨舰的具体尺寸仍有争议,但毫无疑问,宣扬国威是其航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庞大的规模与严整的阵列正是国家威仪的象征。”高杰指出,“然而,郑和的目的并非征服。”

明代福海纹三足炉

事实上,“不征”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初就确立的国策之一。“其核心理念便是相信明朝所秉持的儒家理想本身,就足以吸引周边国家在文化和思想上向中国靠拢。”

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加之担忧开放的海上贸易可能扰乱农本社会、削弱皇权,明朝早期统治者对海外商业往来实行了严格限制,仅允许朝贡贸易体系存在。

在这一体系下,外国使团需向明廷进献珍贵贡品,作为回报,他们将获得丰厚的赏赐、正式的外交承认以及贸易权利。明朝所给予的回礼往往价值超过贡品本身,使这一制度在经济上极具吸引力。

郑和远航所携之物,远不止广受欢迎的丝绸与瓷器等中国产品。他带回了大量香料与宝石,其中不少被精心打磨、镶嵌成饰,至今仍可在多位明代藩王及其妃嫔的墓葬中见到这些华美的出土文物。随他同行的,还有来自沿途各国的使节与王室代表,他们乘风破浪,穿越重洋,来到中华帝国的心脏——其中就包括来自锡兰王国的使团。

南京的大报恩寺,被认为部分由郑和下西洋所获财力资助而建。整座寺院以琉璃砖覆面,光华流转,在当时堪称佛教建筑之最。它的壮丽轮廓频繁出现在欧洲的铜版画中,成就了西方人对“神秘东方”的最初视觉想象。

然而,在所有来自异域的奇珍中,最令宫廷与百姓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那些踏上中土的珍禽异兽:斑马、狮子、猎豹、鸵鸟……而其中最引发轰动的,是长颈鹿。展览图册中一篇由故宫博物院王光尧撰写的题为《永乐皇帝的麒麟》的文章,专门深入探讨了长颈鹿是如何在永乐朝被幻化为传说中的神兽“麒麟”,以及这一现象背后的政治考量。

“麒麟自古以来便象征和平、繁荣与天命所归。”王光尧写道,“永乐帝以长颈鹿‘现世’入贡,意在向天下昭告:他虽以兵起事、夺位于建文帝,但其登基乃是奉天承运,得天命归属。”

据记载,永乐年间,长颈鹿曾四度由海外朝贡而至。

在这一时期,明朝与诸多朝贡国之间展开了活跃的文化、政治、艺术与科技交流。其中,朝鲜李氏王朝(1392—1897)与大明之间关系尤为紧密。展览中展出了一位明朝使节和负责接待他的朝鲜官员之间唱和的诗作——整组诗文以工整隽永的汉字书法书写,装裱为一卷连绵不断的长卷,生动见证了两国间持久的思想交流和文化亲缘关系。

然而,随着永乐皇帝于1424年去世,朝贡体制逐渐式微。明廷随后大幅收缩海洋政策,推行更为严厉的“海禁”,经济活力也因此受到限制。至明中期,西班牙、葡萄牙与荷兰等新兴海上强国的崛起,以及外国白银的大量涌入,彻底重塑了全球贸易格局,也将中国纳入被许多学者视为“全球首个世界性贸易网络”的历史洪流之中。

展览中展出的一件永乐年间青花三足香炉,其器身绘有翻涌浪花的图案。

“此图案不仅象征郑和壮阔的航海之旅,更可视作时代浪潮的隐喻——浪涛汹涌,正如明代中国走向世界所激起的惊涛骇浪。”高杰说。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内容

瑞德智能:公司正积极构建“...
证券日报网讯 瑞德智能9月16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
2025-09-17 05:04:25
原创 ...
在山东德州的幽深巷陌间,李先生珍藏着一枚别具非凡意义的铜币——中华...
2025-09-17 05:02:33
原创 ...
在阅读本文之前,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这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
2025-09-17 05:02:16
原创 ...
洪武十五年八月,朱元璋的发妻——51岁的孝慈高皇后马氏病逝。这一消...
2025-09-17 05:02:08
原创 ...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波澜壮阔中,《论持久战》作为毛泽东的重要演讲稿,成...
2025-09-17 05:02:02
原创 ...
在古代,流传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这一观念导致了许多女性的才...
2025-09-17 05:02:01
原创 ...
“他好歹也是一位司令,喜欢喝酒就喝点好酒,非得喝那些兑水的假酒,结...
2025-09-17 05:01:57
这个三峡地区重庆段发掘的战...
当江风吹起铺在沙土之上的巨大塑料布时,一具从泥土中清理而出的马匹骨...
2025-09-17 05:01:56
花旗家族办公室拥抱私募股权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即使全球贸易不确定性高企,花旗集团的家族办公室...
2025-09-17 05:01:48

热门资讯

曹操为何不杀司马懿?如果杀了司... 曹操是个人精,早就看出司马懿鹰视狼顾,一直想要杀掉司马懿,但最终还是没有动手,而是把司马懿留给了子孙...
台媒文章:八百壮士感天动地 抗... 参考消息网6月25日报道台湾“中时新闻网”6月22日刊登题为《“馆长”为八百壮士感动 抗战不应被遗忘...
原创 苏... 中亚是亚洲六大地理分区之一,也被称为中亚细亚。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冯·洪堡于1843年提出,他...
原创 玄... 玄武风云:大唐皇权更迭的惊天秘幕 唐朝初创之际,玄武门之变宛如一颗巨石投入历史长河,激起了惊涛骇浪...
原创 夷...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那可是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关键战役。在这场战役里,蜀汉的刘备亲率大军征讨东吴,却被...
原创 上... 1949年,陈毅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解放上海,同时还要确保上海人民的安全,特别是在城内作战时不能...
原创 皖...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使内容更丰富,字数也尽量接近原文。 ...
原创 若... 乱世烽火,刀光剑影,三国的英雄们如同星辰般在中原大地上争锋。智谋的角逐,从未有片刻停歇。庞统,这位与...
江苏新发现3000余处文物!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以来,截至今年5月,一年多的时间里,江苏已全面完成20007处“三普”登记不可...
原创 老... “我不干了,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陈明仁怒视着面前的蒋中正,声音如雷轰响。他猛地一把撕下肩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