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军事实力如此强大,骤然崩溃似乎难以理解,究竟在什么环节出现了问题呢?从现代的视角来看,秦国的体制更像是一个典型的军国主义国家。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秦朝在制度和军事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
首先谈到的是秦法。由于秦国长期受到战争的影响,整个国家的制度在多个方面都极大地倾向于战争导向。比如,在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战争所带来的机会。晋升的方式往往是通过斩首敌将的数量来决定,这种体制在扩张领土时显得极为有效,但在和平时期则显得极为不合时宜。整体而言,秦法严苛到令人咋舌,给社会带来了不少冲突与矛盾。
其次是郡县制。郡县制是第一次实现中央集权的政府体系。然而,作为中国最早的中央集权形式,它显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显著的弊端在于,中央政府必须要与地方豪强进行权力的争夺。以秦朝为例,昔日楚国的旧贵族无法参与权力的分配,最终自然选择了起义反抗。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制度的演变,某种程度上就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全国范围内豪强的权力分享。从皇帝的任意指派,到察举制,再到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实际上就是在不断扩大权力的共享范围,并将其制度化的过程。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偶然的军事管理问题。秦末的战争中,巨鹿之战后的关键战役尤为重要。在那场战役后,项羽带领诸侯联军围攻章邯的兵团,却长达六个月未能攻下。要知道,章邯的军队仅是秦军的一部分,而王离所率领的长城兵团,则是当年蒙恬打败匈奴的精锐部队,其实力不容小觑。如果章邯和王离能够联手,守住关中,秦国的存续几乎是板上钉钉的。然而奇怪的是,章邯和王离从未并肩作战。在巨鹿之战中,仅王离孤军奋战于项羽之下,结果导致全军覆没。若是章邯也能加入到战斗中,局势会有多大不同?实际上,这反映了章邯和王离间在管理和领导权方面的显著问题。
总之,秦朝的灭亡并非可以简单归结于几个字。例如儒家常以“暴秦”作为论据,目的是用以攻击法家,宣扬其仁义和道德治国的理念。确实,秦国因其强大而走向灭亡,但其诸多制度也为中国大一统的历史开辟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