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诚挚邀请您点击一下页面上方的“关注”按钮,这样您就能随时获取我们未来的文章更新,便于您更方便地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对我们来说是前行的动力!
文 | 汉俟
编辑 | T
你是否能想象,一生都只为了繁衍后代而活着的人?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人竟然活到了130岁。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人命如草芥,几乎没有人对生命给予过多关注。那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又该如何从细节中窥见一些当时社会的现象呢?
他又是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呢?作为一名黑奴,竟能活到130岁,这种命运或许既是幸运也是不幸。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罗凯,生于1828年。关于他的祖先来自非洲哪个国家,现如今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只知道他是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一处农场内出生的。
然而,罗凯的出生并不意味着他能够立刻开始作为奴隶从事劳动。事实上,现实非常残酷,即使你天生是奴隶,想要成为“劳动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起初,他被关在奴隶市场,等待被挑选和出售。由于农场主希望能够卖个好价钱,因此在这段时间里,罗凯的生活倒是过得还算舒适,偶尔能享受一些肉食,虽然没有自由,但至少物质上不算匮乏。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从事更加艰辛的农活。毕竟,农场主购买奴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劳作,所以,基本的农活技能是必须掌握的。
转眼间,罗凯到了22岁。在那个年代,按照规定,年满22岁的奴隶就可以被送往市场进行售卖。罗凯由于天生的基因优势,身高超过两米,体格健壮,显得格外出众。即便在当时奴隶市场上黑人遍布,他依旧在人群中显得与众不同,农场主们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潜力,认为他必定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劳动力。
此外,罗凯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他的脚踝特别细。巴西人普遍认为,脚踝细的黑人奴隶更容易生出男孩,而男孩则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和经济收益。因此,罗凯在市场上变得异常抢手,甚至有农场主愿意以400美元的高价买下他。值得注意的是,400美元在当时几乎等同于今天的20万美元,简直是一笔巨款。
很快,罗凯被一位葡萄牙白人农场主买走,开始了新的生活,而这个生活与他余生的命运紧密相连。
1831年,巴西政府出台了一项新法,明确规定禁止再从非洲进口黑奴,巴西近百年的奴隶贸易因此宣告结束。尽管奴隶贸易被废止,巴西政府并未废除奴隶制度。由于无法再进口新的黑奴,农场主们开始“珍惜”现有的奴隶资源,采取措施增加奴隶数量。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现有的黑奴繁殖后代。
在农场里,罗凯显然是最具基因优势的奴隶,因此他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不再从事重体力劳动,而是专门负责繁育后代。对农场主而言,罗凯每生一个孩子,就意味着能为农场带来更多的收益。于是,他开始为农场主与农场内其他黑人女性繁衍后代。
面对这种安排,罗凯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和权利。在那个冷酷的时代,若想生存下去,唯一的选择就是顺从。然而,也许在某个寂静的月夜,罗凯也曾在内心默默问自己:这就是我一生的命运吗?我就这样活下去吗?但生活的压力和困境总是能迅速将他拉回现实。
相比其他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黑奴,罗凯的日子过得相对“安逸”。虽然他没有自由,但至少食物充足,体力负担较轻,后来他甚至成为了农场内的管理人员,生活状况逐渐有所改善,直到他43岁。
43岁那年,罗凯已经为农场主生下了130多个奴隶。尽管当时的医疗条件极为落后,许多婴儿早早夭折,但即便如此,罗凯的后代依然遍布了当地的黑奴社区,几乎所有的黑奴血统中或多或少都带有他的基因。
然而,随着一项新法律的出台,罗凯的生活再次发生了剧变。1871年,巴西政府颁布了《自由子宫法》,明确规定“奴隶生下的孩子不再属于奴隶”。看似这条法案有利于奴隶的解放,但实际上却存在诸多漏洞。毕竟,奴隶无法自由养育孩子,而农场主也没有动机再为孩子付出资源,这项法案几乎无法真正改变奴隶的命运。
但罗凯的处境依然发生了变化。由于这条法案的实施,农场主们开始担忧,如果继续大量繁育奴隶,未来可能面临更严格的废奴法,因此开始减少对罗凯的繁殖任务。取而代之的是,他开始承担更多管理工作的职责。生活逐渐变好后,罗凯选择与同为农场奴隶的黑人女性结婚,并据说两人育有九个孩子。虽然生活还不算完全自由,但比起过去的命运,他的日子显然好转了许多。
时光荏苒,到了1885年,巴西政府再次放宽对黑奴的限制,宣布六十岁以上的奴隶不再算作奴隶。这项法案看似为黑奴带来了希望,但实际上却依然充满漏洞。想想看,经历了一生劳作的黑奴是否能活到六十岁?即便活到六十岁,又能靠什么生活下去呢?更何况,这些奴隶往往没有任何财产或土地,几乎无法独立生存。
直到1888年,罗凯年满六十岁,根据新法他终于可以从农场主那里获得一块土地。由于罗凯多年来为农场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农场主欣然将土地交给了他,并额外赠送了10英亩。这本是个难得的机会,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农具和技术,罗凯的生产效率极低,有时只能依靠双手耕作和除草。同时,他的土地也引起了附近农场主的觊觎。尽管他曾努力抵抗,但最终仍失去了大部分土地,最后只能守着一块小小的农田勉强生存。
尽管如此,罗凯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依然乐观地耕耘着那块土地,得以养活自己和家人。尽管他的土地不大,但足以提供足够的食物。随后的《黄金法案》彻底废除了奴隶制,这一制度横扫美洲大陆已百年之久,终于走到了尽头。
罗凯最终活到了1958年,享年130岁。
从罗凯的一生中,我们似乎能看见余华《活着》中的福贵。无论是时代的风云变化,命运的多舛,还是孤苦伶仃的终老,福贵和罗凯似乎有着某种命运上的共鸣。或许,对于某些人来说,活着本身便已经消耗了他们所有的气力,剩下的,只能是苟且度日,不敢奢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