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死留下一个暗探,杀死两个奇才,这才换来蜀汉29年江山!
创始人
2025-09-17 07:31:50
0

文|云初

编辑|云初

前言

诸葛亮死前没留遗言,却安排了一个暗探。不为杀敌,也不是为继承权力,而是为了盯住身边两个最可能掀翻蜀汉江山的人。两年内,一个被斩,一个自尽。蜀汉,这才勉强撑了29年。这局棋,到底是怎么下的?

五丈原病榻,最后的布局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这一次,他知道自己回不去了。

营帐里,灯光摇曳,帷幔低垂。军中已有风声,说丞相病重。帐外,魏延带着主战派要求加紧进攻;帐内,杨仪早在准备撤退路线。

诸葛亮没让谁争论太久。他叫来费祎,低声说了几句话。

费祎向来不显山不露水。他懂,这不是简单传令,而是某种更深层次的安排。

这次北伐,魏延负责前军,杨仪主内调度。两人水火不容,已经不止一次在营中吵架。诸葛亮没劝,只是看得透。他知道,等自己一闭眼,两个性子都不服人的人必定起冲突。

这时候,费祎的角色就显出来了。

他不在表面掌权,也不插手军事。但他能听、能记、能判断。诸葛亮暗中交代:只要有人图谋不轨,就让马岱动手。

马岱是魏延旧部,却早已站在诸葛亮一边。诸葛亮知道魏延有勇无谋,不可能稳住大局;杨仪心思多、脾气爆,一旦没人压着,也容易翻车。

费祎,是这个局里的暗桩;马岱,是必要时动刀的人。至于后面谁接班?蒋琬姜维早已准备好。

诸葛亮没留下密诏,只口头传话给费祎。这个布局,要的是悄无声息。

234年九月,诸葛亮在五丈原咳血而亡。营中一片混乱,杨仪主张退兵,魏延却坚持继续北伐。

对峙,正式开始。

两虎相争,费祎出手

诸葛亮死后,蜀军主力逐步南撤。杨仪按计划操作,走的是诸葛亮部署的路线,调动粮草与车马井然有序。

魏延没动。他带着一队部属,在北原高地上扎营,放话:北伐不成,蜀汉无望。还扬言“诸葛亮虽死,我亦可领军。”

这番话传到费祎耳里,他没吭声。只是静静地去找了马岱。

马岱领命,带一小队骑兵悄然北上。

与此同时,杨仪按军法,在军中张榜告魏延“违军令、擅离主帅”,军中士卒立场分裂。魏延听闻,下令回南追杨仪,但为时已晚。

马岱在途中设伏,堵住魏延归路。魏延骑马冲阵,大喝“马岱敢斩我?”马岱一句不回,拔刀迎战。两骑交错之际,魏延颈上中刀,落马毙命。

马岱没有停,直接领兵杀入魏延军营,接连诛杀魏延二子,收缴兵器号令。魏延部下惊慌逃散,北地局势当即安定。

这一战,没有打响战争,但解决了最大不稳定因素。马岱将魏延首级送还,杨仪在成都奏报称“魏延图反已伏诛”。

费祎没露面,马岱没邀功,杨仪独享战功。

不过这个战功,也只是开始。

杨仪自觉“清理内乱”有功,在朝中逐渐骄横。他本就是心高气傲之人,多次在会议上顶撞蒋琬与费祎,暗中散布“丞相之志我当继”之言。

费祎早听说风声,表面不动,暗里已将杨仪的书信和语录整理好。上奏刘禅,称其“擅权妄议,有篡权之意。”

刘禅召回杨仪,命其致仕,外迁边郡。杨仪不服,上表申辩,越言越激。蜀朝廷以“忤逆不臣”将其囚禁,杨仪愤而绝食,自缢而亡。

两个奇才,就这样一个死于军令,一个死于嘴快。

这局棋,才真正完成。

平衡朝局,费祎步步为营

魏延、杨仪死后,蜀汉局势表面归于平静,但暗涌未止。

权力真空最容易出事。诸葛亮留下的官僚体系虽在,核心却变了。刘禅是个宽人易信的君主,看似无为,其实更倚重身边老臣判断。朝堂上,蒋琬为尚书令,姜维管兵,费祎游走内外,是实际的“继丞相”。

但费祎不是诸葛亮,也不愿扮演诸葛亮。

他知道,朝中刚经历两次剧烈权斗,若再强压一人独揽,必起反弹。他做的,是缓慢渗透与温和整合。政务上,分权不失控;军务上,姜维自由度高,但不脱节。刘禅乐见其成,百官亦少有异议。

费祎最巧妙的一招,是处理“魏延旧部”。

魏延在蜀多年,麾下多是老将老兵。一般朝臣主张一并革职、迁放边疆,防止“东山再起”。费祎反而挑其中老成者安排进府兵营,让他们继续为蜀出力。对外说是“安抚余部”,实则把潜在对抗力量牢牢收编。

他没有再动刀,但每一步都在削棱角、稳格局。

此时,蜀中百姓对中央官员多有怨言,尤其对之前北伐动辄耗粮十万的决策频频批评。费祎不做辩解,只在成都设“百吏问事台”,接民间诉求,表态“慎用兵、保边疆”,换取百姓信任。

表面不争权,实则事事在掌。暗探未除,只是化明为暗。

很多事,蒋琬、姜维知道;刘禅知道;只有那些看似跳脱的文官武将不清楚。他们以为费祎无欲,甚至有人私下称他“庸人得志”。

这种误判,是费祎最稳的保护。

姜维北伐,蜀汉渐失根基

费祎稳定局势后,政权延续,但国力未曾回升。蜀汉本就小国寡民,靠的是治理精细与军政合一,才能和魏吴三足而立。

244年,魏国太傅曹爽大举入侵汉中。姜维迎战于兴势,大破魏军,打出了蜀汉继诸葛之后的最大一场胜仗。

刘禅封姜维为大将军,士气大振。姜维顺势主张“再北伐”。

费祎没阻止,也没鼓励。他知姜维用兵如诸葛,但民力早非昔日。

245年,费祎出使东吴。返途中,被魏降将郭循伏击刺杀。此事震动朝野。刘禅大哭,赐谥“敬”,群臣哀悼。

费祎一死,平衡终失。

蒋琬病弱辞政,姜维独掌兵权,自此十年北伐不断。每年春出秋返,年年亏损,士卒疲敝,百姓苦不堪言。

在成都,政务无人掌控,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朝堂乱象再现。文臣缺引领,武将疲于奔命,蜀汉国本一点点被掏空。

263年,魏国钟会邓艾两路伐蜀。姜维力战,终因无援兵、兵源断绝,被迫投降。刘禅开门出降,蜀汉亡。

从诸葛亮病逝,到蜀汉灭国,整整29年。

这29年,不是铁打江山,也不是神明庇护。是一个暗探布局,两位奇才之死,一个文臣隐忍,还有千万老百姓一担担挑出来的粮草,硬撑下来的命运。

蜀汉能熬到263年,是幸运,更是艰难。

费祎未必是历史上最光彩的人物,但他在那个谁都想夺权的时代,做到了“不战而稳政”。他不是丞相,却像个无形之墙,把摇摇欲坠的蜀汉撑了三十年。

相关内容

瑞德智能:公司正积极构建“...
证券日报网讯 瑞德智能9月16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
2025-09-17 05:04:25
原创 ...
在山东德州的幽深巷陌间,李先生珍藏着一枚别具非凡意义的铜币——中华...
2025-09-17 05:02:33
原创 ...
在阅读本文之前,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这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
2025-09-17 05:02:16
原创 ...
洪武十五年八月,朱元璋的发妻——51岁的孝慈高皇后马氏病逝。这一消...
2025-09-17 05:02:08
原创 ...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波澜壮阔中,《论持久战》作为毛泽东的重要演讲稿,成...
2025-09-17 05:02:02
原创 ...
在古代,流传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这一观念导致了许多女性的才...
2025-09-17 05:02:01
原创 ...
“他好歹也是一位司令,喜欢喝酒就喝点好酒,非得喝那些兑水的假酒,结...
2025-09-17 05:01:57
这个三峡地区重庆段发掘的战...
当江风吹起铺在沙土之上的巨大塑料布时,一具从泥土中清理而出的马匹骨...
2025-09-17 05:01:56
花旗家族办公室拥抱私募股权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即使全球贸易不确定性高企,花旗集团的家族办公室...
2025-09-17 05:01:48

热门资讯

原创 看... 贡院,这个古代科举的考场,最早起源于唐玄宗的开元年间。到了两宋时期,随着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越来越多,...
原创 胡... 从胡宗南副将到卧底:戴中溶的传奇人生 1947年,胡宗南的副将戴中溶竟然被指控与共产党的关系过深,...
原创 刘... 当刘备陷入绝境时,他的救星刘表及时出现,亲自出城迎接了刘备,让这位无家可归的汉室宗亲终于有了一个安身...
尚织汉服学塾:春秋战国的衣着,...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穿的主要是咱们汉族传统的服饰——汉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叫做“深衣”,另外还有种风...
原创 王... 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壮举中,王翦功不可没。内史腾率军先灭掉最小且最弱的韩国,王贲则接连击败了魏国和...
原创 吴... 在中国五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春秋与战国这两个时代无疑为中华文明的塑造和发展奠定了基石。春秋时期,不...
原创 程...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段文字,保持原意不变,同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写。 --- 程潜(1882年-196...
原创 从... 1915-1925年的四川乐山,正被军阀混战的阴霾死死笼罩。这组老照片,像一把生锈的钥匙,捅开了被历...
原创 胶... 1945年,山东分局派出了代表团参加中共七大,其中胶东组由11人组成,吕志恒担任组长。胶东区的代表有...
原创 苏...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你的要求重新改写的文章,保持了原有的意思,并在内容上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