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恩来天纵奇才,为什么在日本求学时,却两次落榜
创始人
2025-09-16 14:32:10
0

周总理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聪明才智,无论是在沈阳读小学,还是后来在天津上中学,他一直都是班级里的佼佼者,成绩名列前茅,深受师长和同学们的赞赏。

然而,周恩来在赴日本留学期间,却遭遇了意料之外的两次考试落榜,导致他不得不无奈地提前回国。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并非是他的学习能力有所欠缺,而是另有隐情。

这一点可以从周恩来当年写下的一首诗中窥见端倪——“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诗写于他即将赴日本求学之前,明确表达了他的志向:他去日本并非单纯为了学业,而是怀揣着寻求先进经验、救国救民的使命感。即使未能如愿,他仍视自己为“英雄”。

因此,周恩来此行的真正目的,是追寻救国良策,而非单纯进校读书吸收文化知识。

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虽然周恩来两度考试失利,他并未因此沮丧,反而感激在日本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为他迷茫的未来带来了曙光。比如,1918年2月,周恩来看到了《新青年》杂志,并从中获得了深刻的启发。他在日记中写道:“这几天连着把三卷《新青年》仔细看了一遍,才知道我以前在国内所想的全是大差,毫无一事可以做标准的。我愿意自今以后我的思想、学问、事业,去开一个新纪元才好呢!”

值得注意的是,周恩来之前在国内也曾翻阅过《新青年》,这些杂志还是他从国内带到日本的,但直到此时他才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真理。这也离不开他在日本所见所闻的深刻影响。

正如那句古话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人身处其中时,往往难以看清全貌,只有跳出原有的环境,才能看见更广阔的视野。周恩来正是在日本,才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历史意义。

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二十年华识真理,于今虽晚尚非迟。”表达了他虽迟但坚定的觉醒。

回国前,周恩来还写了一首现代诗——《雨中岚山》:

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

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娇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娇妍。

这首诗展现了周恩来当时内心的喜悦和宁静,他借助岚山雨后景象,抒发找寻真理后那份豁然开朗的轻松和欣喜。即使是我们现在读来,也能真切感受到他难以掩饰的欢喜。

所以,对于周恩来来说,虽在日本两次考试落榜,绝非遗憾,而是他发现了救国的真理,完成了赴日的初心使命。

此后,周恩来赴欧洲留学,依然延续这种实践为主的态度。他并未专注于某一所大学的课堂学习,而是广泛游历欧洲各国,深入考察他们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

例如在英国期间,恰逢煤矿工人大罢工,周恩来每日观察工人们的生活和抗争,既与工人们交谈,也与政府官员沟通,详细了解整个罢工过程,完成了一篇长达35万字的考察报告。

他后来能够在上海指挥数十万工人举行大规模罢工,正是得益于当年在英国的这段实地考察经验。

可以说,正是这些欧洲的深入考察,让周恩来对西方社会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了更深刻、更实用的理解,这是他在任何一所学校里都难以学到的知识。

事实上,这种“走出去实践、考察世界”的方式不仅是周总理的独特路径,也是毛主席的选择。

毛主席当年在北京大学做过旁听生,很多人好奇,像他这样博学的人为何没有正式考入北大。对此,胡适曾一语双关地评价说,以毛主席的水平,是考不上北大的。但事实上,毛主席根本无意考取北大,他的目标是改造社会、救国救民,而非单纯钻研学问。

对大多数人来说,考入北大是人生的梦想,而对毛主席来说,这目标太狭隘,完全不能满足他宏大的理想。

对于像毛主席、周总理这样的伟人来说,钻研学问只是“小道”,而救国救民才是他们的“大道”,更是他们毕生的使命!

(参考资料:《解读周恩来》《毛泽东的一生》)

相关内容

黄山两日游攻略及费用明细,...
黄山,这座闻名遐迩的名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2025-09-16 09:05:17
江西婺源玩4天最佳行程推荐...
国庆长假即将来临,相信很多朋友都在计划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江西...
2025-09-16 09:05:02
世锦赛女子链球摘铜,张家乐...
9月15日,世锦赛女子链球决赛中,赵杰、张家乐分别以77米60、7...
2025-09-16 09:04:50
重庆旅游4天旅游路线,国庆...
国庆假期即将来临,我和几位好友决定前往山城重庆,开启一场为期四天的...
2025-09-16 09:04:18
原创 ...
1948年10月初,东野主力围困锦州,迫使这座城市陷入孤立。与此同...
2025-09-16 09:04:04
原创 ...
大家都知道,陈毅陈老总以性格直率著称,时常说出让人意外的惊人之语。...
2025-09-16 09:03:46
原创 ...
1946年的晋察冀裁军,成为了中国军事历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事件。很...
2025-09-16 09:03:35
原创 ...
小说里的瓦岗英雄个个身手非凡,这些人物在历史上确有其原型。比如“贾...
2025-09-16 09:03:33
原创 ...
在《隋唐演义》的高潮部分,李元霸凭借其横扫战场的惊人武力成为了众人...
2025-09-16 09:03:31

热门资讯

敦化公安:跑者逐风,警徽护路!... 9月13日,一场备受瞩目的马拉松比赛在敦化市激情开跑。为确保赛事安全、有序、顺利进行,敦化市公安局提...
【文化中国行】万年上山 世界稻...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水稻,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粮。在我国浙江...
学习知行·中国式现代化丨千年瓷... 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从“陶瓷工业重镇”到“文化创意之都”,创新,成为景德镇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
尚织汉服学塾:一株花解锁宋代官... 衣服啊,自古以来就不只是御寒遮体,更像一张无声的“名片”。它无声地展示着身份、修养乃至社会地位。在中...
《大宋风华》——宋代钱币五十枚... # 《大宋风华——宋代钱币五十枚赏鉴 ## 一、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钱币作为经济交流的媒介,不仅承...
原创 清... 自从皇太极率领清军成功入关以来,那些原本只能在偏远边疆苦苦挣扎的满洲八旗子弟,仿佛一下子飞上枝头,变...
原创 古... 在人类战争史上,战略选择始终与伦理考量交织共生。古代 “穷寇莫追” 的智慧,既包含战术理性,也蕴含对...
南博会上的馥郁茶香架起合作“茶...   19世纪中叶,英国人将中国的红茶树种带到斯里兰卡,此后红茶深受当地人喜爱,他们对“第一株锡兰茶树...
原创 他... 他是一位比朱德资历还要深厚的我军著名将领,虽然在授勋仪式上只获得了大将军衔,但作为大将的他,却享受着...
原创 清... 在一些清宫题材的影视作品和民间野史中,关于后妃侍寝的描写通常是这样的:皇帝在临睡前会翻阅后妃的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