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历史上的大名府,那叫一个知名度广。而现在俨然成为了无人问津的地方,从一个府“摇身一变”成为了县,这期间地位的一落千丈也是令人唏嘘不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呢?请跟随笔者一同去说道说道大名府的那些有趣的事儿吧。
大名府的最初要追溯到春秋时期。它归属于当时的卫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五鹿城”。鹿在古代人的眼中那可是吉祥如意的代表。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代人对大名府这个地方由衷的喜爱之情。战国时期,此地便成为了魏国的疆土范围。
秦朝时推行郡县制,他就便划归为东郡。汉朝时期,又变成了冀州魏郡。接着历史的车轮来到了三国时期,这里又变成了阳平郡。兜兜转转间,大名府的归属地一经改变,那笔者不禁感到好奇,究竟什么时候才最后它的姓名变成了大名府呢?唐朝时期就是它最终姓名的定稿时期。唐德宗年间,改名为大名府,后一直延续。
其实大名府与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是为何呢?原来在《水浒传》中有一位武林高手。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梁山第一武艺高强者,那就是玉麒麟卢俊义。
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宋江为了打败打败史文恭,派遣“智多星”吴用来到大名府,伪装身份诓骗卢俊义加入自己的梁山好阵营。这里出现的大名府是北京大名府,这个地方可了不得,它的名气仅限于当时的皇都开封府,如此,各位看官足以了解到大名府的地位之高大了吧。
那为何笔者说这里是北京大名府呢?它又是哪里呢?原来它是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的大名县。
这里笔者向各位解释一下北京大名府的历史地位。它在宋仁宗年间,作为陪都,历史上称其为“北京”。这样如雷贯耳的大都城在当时的影响力那可也真是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它当时的人口达到了约莫百余万。这一数字可是令人惊奇不已,这绝对堪称是国际大都市的规模。只可惜时光荏苒,经过岁月的洗礼之后,大名府却从往日的繁华走向了没落。这样的惨淡也不免让人深感历史的无情。
笔者在这里需要提及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现在所谓的大名府兵并非历史上真实的大名府。相信大家都深知黄河的威力吧。在黄河日积月累的作用下,大名府最终成为了淹没在黄土中的城市,这一年是公元1401年。
四米之下的黄沙中掩藏着来自历史深处的那些个秘密,大名府在岁月的变迁中经历了人间百态,也许在被埋没入岁月的那个瞬间,大名府已经自我放弃了吧,但是许多对它包含希冀的人却持之以恒地希望它有朝一日能够重换生机。
终于天无绝人之路,在高涨的呼声中,明朝统治者在大名府的旧址上重建大名府,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少许遗憾,但是终究不是原来的配方了。
民国时代,袁世凯将视线盯上了大名府,他想做一件彰显这是属于自己的朝代的事情,于是他废除了清朝原有的行政划分(府级),将原来的府和下辖的各县都划归于道,由此,地方行政区划就变成了省、道、县三级。大名府这个称号正式地和历史说再见了。
虽然大名府不再是大名府了,但是大名这个名字依然还在,现在的它就是大名县。说起这个县,那可是著名的贫困县,因为经济中心等的演变和波动,它原来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瞬间成为了制约它发展的条件,由此它便从一方重镇成为了寂寂无名的没落小镇。不过还在改革的春风洒向了这里,它最终成一个落后的小镇成为了今天发展势头还不错的镇子。
它从繁华走来,经历沧桑,见证过历史的变革,虽然最终走向了没落,但是在重新找回自己的路上,大名府从未停歇过自己的脚步,因为不管是府也好、县也罢,但都是庇护一方百姓的区域,大名府虽然只是一个地方,但是从它发展的路径中,可以清晰地发现它在为人民谋福祉中做出的巨大努力,也许,这就是一种力量,蕴含于发展,显现于现实,即使我经历过阴霾,但是我的心中始终有光,如此这般,我便能从黑暗中走来,一路向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