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上鄞县共出了6个状元,为何南宋就有4人,他们是谁?
创始人
2025-09-14 17:31:03
0

浙江东部沿海的鄞县,如今已更名为鄞州区,其辖区范围也经历了多次缩减。早在先秦时期,鄞县便属于越国的疆域,到了秦朝时期正式设县。隋唐两代,鄞县先后曾并入“大句章”和“大鄮县”两个行政区。五代初年,原鄮县改名为鄞县,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北宋初期,至此县域才逐渐趋于稳定。

公元989年,即北宋端拱二年,鄞县历史上迎来了首位科举进士,名叫杨说。此后,鄞县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科举重镇。自那年起,直到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科举制度终止,共有忻江明、高振霄等1205位文武进士出自鄞县,其中文进士达1174人,武进士31人。分朝代来看:宋代共730人(其中北宋129人,南宋601人),文进士720人,武进士10人;元代7人;明代306人,文进士297人,武进士9人;清代162人,文进士150人,武进士12人。

根据清朝雍正年间编纂的《浙江通志》及民国时期的《重修浙江通志稿》(统计时不含荐举和武进士),北宋至清代,宁波市境内各县共出了2478名进士,其中鄞县贡献1030名,余姚564名,慈溪418名。鄞县进士数占宁波市总量的四成以上,占全浙江省14126名进士的七个百分点多。

从数据可以看出一个显著特点——鄞县的进士数以宋代为最,特别是南宋期间竟达到601人,占其历代进士总数的近半。为何在北宋以前鄞县无一进士,而南宋则出现井喷式增长?分析背后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北宋前鄞县一直处于吴越国的统治之下,行政区划多次变更,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明州及鄞县正式纳入宋朝版图,县域开始趋于稳定。虽科举自隋朝起已实行374年,但鄞县仍无人考中进士。

其次,鄞县地处长江下游沿海,曾是偏远蛮荒之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宋代以前几乎是“文化沙漠”。例如《全唐诗》收录近5万首诗作及2200多名诗人,几乎没有鄞县籍的文人。

其三,历史上的战乱导致人口流动,唐末“安史之乱”、两晋“永嘉之乱”均促使北方人口流入鄞县等地。尤其是北宋“靖康之难”,赵构南迁引发中原大规模移民潮,四方人士纷纷聚集江浙一带。作为明州属县,鄞县成为承载中原文化精英的重要门户。

然而,直到王安石任鄞县知县前,鄞县只出过22名进士。1044年,朝廷颁布“州县立学”诏令,三年后,王安石执掌鄞县,他成为推动全民教育、弘扬儒学尊师风气的先驱。

王安石在县城修建官办学校,将一座破败庙宇改为县学,学生人数超过两百。著名的“庆历五先生”杜醇、杨适、王致、王说、楼郁五位名士,不仅自办书院讲学,还应邀至县学授课。这些举措极大推动了鄞县教育发展和文化氛围的形成,奠定了鄞县日后进士数量激增的基础。北宋时期,鄞县进士达129人。

王安石开创的“田家有子皆习书,士儒无人不织麻”的教育理念,逐渐塑造出鄞县重文尚礼、诚信崇义的地方文化精神。

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后,鄞县迎来文化兴盛的黄金时期。大批北方士族、望族及文人南迁,其中部分迁居明州鄞县,带来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读书仕官、治国安民的文化意识得以传承与深化,鄞县遂成为全国进士产出最多的县份之一。

南宋时鄞县人才辈出,进士数量占全国的三十分之一,故有“东南邹鲁”美誉。鄞县人才长期掌控朝政,形成“满朝紫衣贵,尽是四明人”的盛况,开创了辉煌的“鄞人时代”。

这一时期不仅涌现状元,还诞生了六位入阁为相的进士:史浩、史弥远、史嵩之、魏杞、楼钥和郑清之。

在我国1300年的科举史中,状元共有592人,浙江出产60位,鄞县贡献6位,分别是:

南宋四位状元——张孝祥、姚颖、傅行简、袁甫;清朝两位——史大成、章鋆。

以下简要介绍南宋四位状元: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非鄞县本地人,祖籍安徽和县乌江镇。赵构南逃后,张孝祥父亲张祁携家南迁,定居明州鄞县。1132年,张孝祥出生于鄞县桃源乡方广寺僧房,童年至13岁都在鄞县生活。

少年张孝祥气质潇洒,诗才出众。杨万里曾赞其“诗酒淋漓,醉墨纵横,思飘月外”。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与陆游、秦埙(秦桧孙)同考省试,因秦桧权势,秦埙内定第一,殿试时却被皇帝高宗钦点张孝祥为状元,秦埙仅得探花。

张孝祥及第后,曾任承事郎、秘书郎、著作郎、中书舍人等文职官。1163年起转任地方官,历任建康留守、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抚州、平江府等地官员。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身份辞官,次年在芜湖逝世,终年38岁。

张孝祥任职期间为民造福,平江府时惩治豪商,赈济饥荒灾民;浙东大水时上疏减免税赋,救助百姓。他同时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著有《于湖词》、《于湖集》。

姚颖(1149—1183),字洪卿,号苍辰,出生于鄞县姚家浦(今鄞州区云龙镇),祖籍福建长乐姚坑。幼年天资聪颖,5岁识字,10岁能作文,被誉为神童。师从名儒郑锷。1174年中举,1178年被宋孝宗钦点为状元。

姚颖为人谦逊低调。宋孝宗次子赵恺得知姚颖中状元,欲盛大迎接,但姚颖自乘小舟悄然归乡。岳父为左丞相,他为避嫌外放至平江府通判,整治豪强。不幸英年早逝,享年34岁。现存姚颖两首诗作《句》和《题洁斋书院》。

傅行简,生于1168年,卒年不详,字居敬,一字敬父,鄞县城中(今宁波海曙区西河街)人。嘉泰二年(1202)礼部省试第一名,本应殿试,但因宋宁宗父丧未满,省试第一直接授进士第一名。

傅行简仕途短暂,曾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秘书郎、著作郎等文职,官至六品。嘉定四年(1211)告老还乡,数年后寿终正寝。其存诗有《题博士袁公文苑像》、《题仓部袁公灼像》。

袁甫,约生于1174年,卒于1240年,享年67岁,鄞县城内鉴桥人(今海曙区中山广场南侧),字广微,号蒙斋,哲学家袁燮之子,师从杨简。袁氏为鄞县望族。

中状元后,袁甫历任秘书省正字、湖州通判、秘书郎、著作佐郎,官至徽州、衢州知州,江东常平提举,兵部、吏部侍郎,代理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等要职。

袁甫政绩卓著:任湖州通判设婴儿局收养孤儿,徽州知州兴修水利,江东常平提举时赈灾建药院,重修象山书院、白鹿洞书院。

学识渊博,著述丰厚,有《孟子解》、《蒙斋集》等作品流传。

相关内容

原创 ...
西北大地上,有一座历经千年仍光彩夺目的文化古城——西安。作为陕西省...
2025-09-14 13:42:08
原创 ...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火车站往往象征着城市的现代与宏伟。高铁飞驰如风...
2025-09-14 13:42:07
原创 ...
在广东省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韶关。它宛如岭...
2025-09-14 13:38:38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最近我来到广东省云浮市的新兴县游玩...
2025-09-14 13:38:23
(走进中国乡村)从“晒秋”...
中新社 合肥9月14日电 题:从“晒秋”到“售秋” 皖南古村文旅焕...
2025-09-14 13:37:50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广州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2025-09-14 13:37:32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广州的商业活力...
2025-09-14 13:37:05
2025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与保障中心主任蔡嘉璇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三天...
2025-09-14 13:36:55
原创 ...
1942年,凌少农为了购买布料与日本商人接洽,面对对方疑惑的目光,...
2025-09-14 13:34:17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文的意思不变,同时丰富一些细节描述,每段内容都会进行调整。下面是改...
原创 历...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可以随时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新文章,并且更方便地与我...
原创 为... 在中国悠久的五千年历史中,文化的传承体系无疑是独一无二的,而神话体系则是其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神话,...
原创 关... “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中的转折点,直接决定了整个三国的未来走向。战役发生之前,曹操的气势如虹,他在此...
原创 名...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段落意思不变,同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 --- 因平台进...
原创 甄...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生成的一篇文章: 标题:甄嬛回宫后,陵容假意示好,有谁注意到浣碧的眼神了?...
原创 中... 各位亲爱的读者,感谢大家的关注!在您继续阅读之前,请在右上角点击“关注”,这样就能随时查看更多精彩内...
原创 明... 金庸笔下的武林中有数以百计的武林门派,其中最强的是哪一个还真不好说,但要说其中最怪的,笔者心中的答案...
原创 傅... 1948年底,蒋介石所控制的地区内政治腐败严重,军队士气低落,经济体系濒临崩溃,民众怨声四起,国民党...
他才是南宋真战神?死后十年南宋... 一说起南宋名将,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岳飞。可你是否想过,在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中,还有一位比岳飞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