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4年1月,司马昭向钟会发了一封信,通知他自己已调集十万大军驻扎在长安,声称是为了防范邓艾麾下的叛乱。钟会收到密信后震惊不已,心中不禁生出不安。于是,他立刻召集姜维商议,准备起兵进军成都。作为司马懿之子、曹魏的相国,司马昭的举动让钟会感到非常不安,似有如芒在背之感。
即使姜维离开后,钟会的内心恐惧依然未曾消散。自从司马昭掌握了魏国政权,许多朝廷的重臣都在权力斗争中丧命。王经全家被满门抄斩,曹髦则在街头被刺死,邓艾父子也被关押,钟会每想到这些血腥事件,心中便充满了恐惧。提到司马昭时,钟会不由自主地感慨道:“从淮南之战起,我便百战百胜,成就斐然。凭我如此卓越的功绩,司马昭怎会让我有好结果呢?”
然而,钟会在成都呆了仅仅三天,便因涉嫌谋反被杀。当卫瓘向京城上报钟会叛乱的密报时,司马昭毫不犹豫地下令处死钟会的养子钟毅。钟会的遗体运回洛阳后,司马昭更是将钟会的养孙们一同杀害,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愤怒。
那么,钟会所谓“功高盖主”的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他与司马昭的关系究竟如何?司马昭提兵十万进驻长安,真的只是为了防备邓艾的麾下吗?这些问题,仍需我们深入探讨。
伶俐善变的钟会
钟会是钟繇的庶长子。225年,钟会的母亲张昌蒲怀孕时,钟繇之妻张氏曾毒死张昌蒲,但未致命,虽然此事未造成严重后果,却显现了钟家内部分裂的妻妾关系。五年后,钟繇去世,年幼的钟会和母亲一同受到继母的冷遇和侮辱,日渐养成了他利欲熏心、聪明机变的个性。
汉末三国时期,士族阶层已高度固化,贵族之间的差距异常悬殊。作为钟家高贵的子弟,钟会凭借天资聪颖,很快就融入了何晏、夏侯玄等士人的文化圈。这时,司马懿注意到了这个年轻才俊。
虽然钟会对玄学和清谈有兴趣,但他从不深究学术理论,而是巧妙地利用这些场合,与名士们建立联系,为自己积攒声望,待时而动,准备在政坛上一展身手。
不久后,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曹爽被杀,权力归属于司马家族。在这场巨变中,以何晏为代表的支持曹爽的士族纷纷遭到清洗。钟会却选择毫不犹豫地抛弃曹家的恩情,投靠了司马懿,迅速获得了司马家族的青睐。
司马懿深知钟会心机深沉、城府极深,必定难以驾驭,但在司马师的辅佐下,钟会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得到了“关内侯”封号,还被赞誉为“王佐之才”。钟会不仅成功帮助司马师稳固政权,还在治国理政、书写奏表、监视曹髦等方面大展拳脚,为司马家族掌控魏国政权立下赫赫战功。
司马昭的心腹
公元255年,毌丘俭在淮南起兵叛乱,钟会被紧急召回,随军参谋参与平定叛乱。他在淮南战场上,机智过人,智计百出,展现了他作为军事谋略家的非凡才能。
然而,平叛之战刚刚结束,司马师便突然病逝于许昌。此时,曹髦借机想将军权收回到自己手中,派遣傅嘏携兵进驻洛阳,试图削弱司马家族的力量。正当曹髦打算一举夺回权力时,钟会在关键时刻挡住了傅嘏的行动。他力劝司马昭跟随大军进驻洛水南岸,避免了司马氏重蹈曹爽的覆辙。
从此,钟会成为司马昭的亲信心腹。在随后的政治风云中,钟会不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权谋。无论是在东吴将领全怿的投诚,还是诸葛诞的反叛预言,钟会都表现出无与伦比的战略眼光。
但世人未必了解,在钟会外表光鲜亮丽的学者形象背后,隐藏着他冷酷残忍的个性。著名的大儒嵇康,因厌恶钟会的为人,遭到钟会联合司马昭陷害致死;阮籍也未能逃脱相似的命运。
即便钟会外表博学多才,但士族中许多人都对他极为反感。司马昭的妻子曾批评他见利忘义,辛宪英指责他心怀不轨,钟会的亲兄钟毓更曾劝司马昭不要重用他。然而,钟会在司马昭篡权的过程中,始终坚定支持,帮助其出谋划策。即使司马昭对钟会忠诚度有所疑虑,依然选择将其视为心腹。
夺权的关键时刻
公元260年,司马昭的野心终于公开化。在无法通过“禅让”取得皇位后,他指使亲信贾充在大街上刺杀魏帝曹髦,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帝王当街被杀的先例。此举使得司马昭背负了重大的道德污点,即使是在司马氏内部,也有人对他指责不止。
为了转移内部矛盾,提振士气,司马昭决定攻打蜀汉。然而,司马昭的提议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尤其是西线的邓艾,他对这一决定极为不满。邓艾作为司马懿的亲信,显然更关心军事实力,而钟会则迅速察觉到司马昭借伐蜀之机谋取更多的军事功绩,进而加固自己的帝位野心。
因此,钟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并很快取代邓艾,成为主要指挥官,率领大军攻入汉中。此时,邓艾则被迫担当起牵制姜维的任务,成了“偏师”将领。
钟会虽然经验丰富,却并未参与过大战的指挥,面对姜维的顽强抵抗,他的策略屡屡失效。随着局势的逐渐恶化,钟会的威望大幅下降,士兵们开始对他产生不满。而钟会为了安抚将士,采取了暴政的手段,屠杀了许褚之子许仪,夺取了诸葛绪的兵权,企图以此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钟会未曾预料到的是,邓艾最终通过阴平偷渡,成功逼降了刘禅,为司马昭立下赫赫战功。钟会对此极为不满,但却无可奈何。
结局与死因
264年1月,司马昭以防范邓艾麾下作乱为名,告知钟会他已调兵十万,进入长安。虽然司马昭未明言针对钟会,但聪明的钟会迅速意识到,这不过是“兔死狗烹”的信号。感受到自己将被置于死地的钟会,急忙策划谋反。然而,面对复杂局势,他却陷入了慌乱,屡次失败,甚至开始征求手下将领的意见,结果无人响应。此时,他甚至将众人囚禁在营中,却未做任何致命之举。
钟会未能察觉姜维心中的机密,也未看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