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沈阳解放之后,胡继成作为东野第二纵队第四师的师长,开始考虑调离他的老部队,寻求在其他纵队任职的机会,最终被调到新成立的42军(原第五纵队)任职。在通常情况下,跨纵队的调动一般是给予纵队级别的位置,比如纵队的司令、政委、副司令或者副政委等。而胡继成作为一个纵队以下的军官,跨越纵队进行调动的情况是相对少见的。
胡继成之所以主动离开第二纵队第四师,背后其实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我们知道,东野第二纵队的前身是新四军第三师的主力,胡继成作为师长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在解放沈阳的战争中,他带领部队孤军深入,甚至一人闯入敌人的指挥部,凭借其卓越的智慧使得敌方一个师选择投降,这种不战而胜的军事才能绝对是难能可贵的。
沈阳解放之后,胡继成指挥第四师在城西进行整顿。在整顿期间,纵队的政委前来该师视察,对第四师在配合第七纵队攻打老城时的失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因此撤换了该团的团长,团政委也被调离。这个事件发生在锦州攻坚战之际,第二纵队、第三纵队、以及第六纵队部分部队联合发起了针对锦州的攻坚战,东西南北四路队伍在中央银行地带会师并攻占了敌人的指挥部,新城战役结束后,上级指挥部决定调动第七纵队与第二纵队的部分部队共同发动对老城的攻击。
之所以选择第二纵队与第七纵队进行联合作战,是因为这两支部队在以往的作战中经常有卓越的配合,曾在彰武会师默契无间,而第五师则作为一支主力部队更是备受信赖。在攻打锦州的过程中,第四师所配属的第五师的一个团遇到了一些问题。问题出在负责指挥的副师长未能按时到位,导致炮火支援没有及时跟上。此外,敌人设置的障碍也使得这个团在进攻中遭遇挫折,许多士兵陷入了泥沼之中。尽管他们奋勇向前,最终还是付出了相应的损失。
锦州攻坚战结束后,后续战斗形势将要展开,因此当即处分并不合适。待到沈阳战役结束后,纵队政委对该团的团长与政委进行了处理,作为师长的胡继成了解情况后并不同意这种处理方式。他认为,由于第五师的副师长未按时到位,炮火没有及时支援,是造成此次结果的重要原因,因此决不能轻易撤销团长和政委。他因而与纵队政委进行理论上的争论,但无论如何,他的观点并未改变。最终出于无奈,胡继成选择要求调离第二纵队,结果上级将他调至经过改编后的第五纵队,任命为42军的师长,参与了平津战役,并南下解放中南地区等重要活动。
42军并未像其他部队那样一路向广西、广州挺进,而是在经过河南后转向地方进行剿匪活动,随后又被调回东北驻防,负责对土地的开发与生产,投身于大生产运动。短短几个月内,部队在广袤的土地上种下了大片的玉米、高粱和黄豆,大家对此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烽烟再起,42军接到了前往朝鲜作战的命令,新的征程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