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慈禧当年号召全国勤王死磕八国联军会怎样
创始人
2025-09-14 05:04:03
0

如果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期间,慈禧没有选择逃离,而是号召全国人民坚持抵抗,发起一场持久战,那会发生什么样的历史转折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设想可能有些过于理想化,尤其是在考虑到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内心世界和历史背景时。今天人们提出这种假设,往往基于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如果真要期望清朝统治者,特别是以慈禧为代表的满清政权,能从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去解决问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那时的清朝仍处于封建时代,远非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在清朝的社会结构中,国家的主权并不属于全体国民,而是属于那个自称“天命所归”的皇帝。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虽然多次更换了王朝,无论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甚至是满洲,国君不断更迭,但有一个事实始终没有改变:在封建社会中,普通百姓在国家的构成中只是一种被统治的、抽象的存在。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并不像现代国家公民与国家的关系那样,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最常见的方式是百姓在被征收税款、捐款时感知到国家的权威,而他们唯一的义务就是照章纳税,根本不涉及国家的政治事务。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割让香港、甲午战争后割让台湾,是否曾顾及过民众的意愿?显然,国家主权和民意在清朝并不挂钩,这也正是封建国家的典型特征:民众没有权利,只有义务。

因此,在清朝的统治下,民众并没有真正的国家认同感。尤其是清军入关后,实行的剃发易服政策深深伤害了汉族人民的民族情感,造成了长久的民族矛盾。清政府对普通民众的态度一直充满怀疑和敌意,甚至不敢放手让他们成为抗战的主力。因为一旦民众掌握了武器,他们可能反过来威胁到统治者的权力。因此,清政府的目光始终聚焦在维护自己的江山稳固上,而不是从民族或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去发动一场全民抗敌的战争。

尤其在戊戌变法时期,顽固派的言论“保中国不保大清”一语道破了清朝统治者的根本心态。在他们眼中,国家不属于全体人民,而是他们的私有财产,百姓不过是他们的奴隶。所以,慈禧能接受洋人占领部分领土,能够和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只要这些条件不威胁到她的统治位置和权力。她曾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向外国求援,出卖了国家主权。这足以说明,清朝的统治者并没有任何现代国家应有的民族认同和责任感。

要想动员全国人民起来勤王,首先必须给民众武器。但清朝担心的是,拿起武器的民众可能不仅仅是用来抗敌,他们更有可能会反抗清朝统治,甚至会造反推翻政权。面对民众可能引发的叛乱,清政府自然不敢完全信任他们。由于清政府认为民众的暴力举动可能威胁到自身的统治,所以它宁愿依赖外部的洋人,也不愿依靠百姓的力量。

而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即使清政府愿意调动民众或军队来抗敌,也存在严重的困难。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方督抚的势力在镇压太平天国后逐渐壮大,清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幅度下降。当八国联军入侵时,南方的多个省份实际上与北方的战争并无太大关系,导致清朝只能依靠来自北京、天津及华北的少量部队来与八国联军作战。此时的清朝军队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传统的八旗军、绿营军几乎不堪使用。面对日益现代化的敌人,清朝的军队并没有有效的抵抗能力,反而往往在战场上崩溃。

清军的指挥体制混乱,后勤保障薄弱,军队中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很多部队名义上存在,但实际上并没有兵员,士兵对新式武器的使用也不熟悉。虽然清朝曾装备了一些新式武器,但这些军队依然沿用着老旧的军事制度,很多士兵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像武卫军这样的部队虽然学习了西方的一些军事训练方法,但由于体制的限制,士兵们并未真正掌握其精髓。这支战斗力薄弱的军队,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列强军队,几乎在开战前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即便中国这片土地足够辽阔,能够容纳大量的人民来抵抗侵略,但清朝并未能把这些民众的力量有效组织起来。慈禧的“宣战”更多的是出于个人权力的保护,而非民族气节的体现。她被一些假情报误导,误以为列强要求她交出权力,于是急于展现出强硬姿态。可是,真正捍卫的并非国家尊严,而是她对政权的控制。当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慈禧便毫不犹豫地选择撤退,把责任推给了义和团,迅速与列强达成停战协议。至于那些损失惨重的赔款,更是将清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总之,慈禧和清朝统治者并没有足够的决心、能力和意识来发动民众,进行一场与外敌的持久抗争。清朝的统治结构、社会矛盾以及民众的觉悟,注定了它无法成为一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抗敌力量。在那个时代,所谓的“全民抗战”对清朝来说,几乎是一种奢望。

相关内容

工程服务提供商Legenc...
雷递网 雷建平 9月13日 工程和维护服务提供商Legence(股...
2025-09-13 17:43:44
原创 ...
9月13日上午,在东京进行的2025年田径世锦赛结束了男子铅球预赛...
2025-09-13 17:41:34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秋意浓 ...
2025年9月10日,新疆巴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一家旅游度假村秋...
2025-09-13 17:38:14
鹤峰“国省双美”公路,激活...
极目新闻通讯员 胡姣童 沿“最美省道”245饱览山水画卷,循“最美...
2025-09-13 17:37:43
石圪节煤矿活化工业遗产,“...
长治石圪节煤矿矿工俱乐部广场上,红砖墙上“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标...
2025-09-13 17:33:50
原创 ...
《——·前言·——》 你是否听过刘伯温与诸葛亮的传奇故事?这两位...
2025-09-13 17:33:49
秦始皇遣使昆仑采药的证据找...
近日,考古研究者仝涛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境内发现的一处石刻引发关注,...
2025-09-13 17:33:28
以文物之光守护文明根脉
□本报记者 张体义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6月5日面向公众免费试开...
2025-09-13 17:33:12

热门资讯

原创 她... 随着口罩政策的逐步放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终于恢复了正常。大家原本都以为,经过了三年的疫情封锁,旅游计...
原创 刘... 刘备为何选择将“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推上皇位?这一问题一直让人困惑,而其背后却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实际...
原创 太...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是林则徐在抗击鸦片战争时,对妻子所说的至理名言。面对国家的安...
原创 古... 古代倭国朝廷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几个关键的历史阶段。首先,在探讨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应了解古代中国君主...
原创 咸... 历史上英年早逝的皇帝有不少,其中清朝晚期的第九任皇帝——咸丰皇帝,便是在年仅31岁时去世。他的去世成...
原创 品... 上一篇文章我们品读了杨修这一假聪明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则是另一位真正的智者。与杨修不同,这个人...
原创 南... 南齐王朝的历史变迁 南齐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是南朝四大朝代之一。其建立者是萧道成,源自西...
原创 古... 在古代封建君主统治时期,思想相对封闭,尤其在中国及其他王权国家之间,近亲结婚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尤以...
原创 吉... 大家好,我是兰台。今天,我想为大家分享一个清史学界的重要议题: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这些曾为明朝效力...
原创 除...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敬请点击关注,并在文章下方留下宝贵的评论和建议。 新中国刚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