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能刷到一些自媒体人,对朱元璋的“重典治吏”反腐制度进行质疑和批评,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痛恨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严”字。
这些自媒体人对朱元璋的“重典治吏”反腐制度的质疑和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
一是刑罚太严,但作用不大。二是官员薪水太低,不贪活不下去。三是老百姓诬告太多,造成人人自危。
我们一条一条的来说,首先说第一条,刑罚太严,但作用不大。他们说的严,是指当时朱元璋的“剥皮揎草”刑罚。朱元璋规定,贪赃六十两白银的官吏一律斩首,斩首后,将官吏的皮剥下来,皮里再填上草,制成“人皮草袋”,悬于衙门,以警示官吏。
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个到底算不算严。首先从贪赃的金额上来看,六十两白银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农民十年的总收入,贪赃六十两白银杀头还算严吗?
然后说“剥皮揎草”,听起来挺吓人的,其实根本算不上酷刑,因为是先砍头,后剥皮,砍头后别说剥皮,就是剁成肉馅儿都无所谓了。要我说,如果朱元璋真要严的话,应该是活人剥皮,并且规定,剥一张贪官的皮工期为一个月,这一个月贪官还不能死掉,这才叫严。
然后说说朱元璋的严到底起不起作用,当时,朱元璋对贪官实行的“剥皮揎草”,虽然是死后剥皮,仍然对当时的贪官污吏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官场风气、社会风气迅速好转,官员们规矩多了,极大的减少了贪污腐败的发生,对维护明朝初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这都是有史料可查的。为什么总有人说不起作用呢?他们的理由是,如果起作用,为什么还有15万的贪官被杀头呢?他们的逻辑是,一个贪官不杀,就意味着贪官少,社会清廉,这都是啥逻辑。
我们再说说他们对朱元璋的第二点不满,那就是官吏薪水太低,不贪活不下去。
我们看看当时官吏薪水是不是太低,是不是不贪就活不下去。在朱元璋时期,一个正七品的县太爷,每月的俸禄是7.5石米,按当时的米价,一石米大约是一两银子,所以县太爷的月收入为7.5两银子。一个县太爷一个月的收入,相当于一个老百姓一年的收入。如果这样县太爷还活不下去的话,那老百姓不早就饿死完了吗?说薪水太低,不贪活不下去,简直就是在胡说八道。我估计他们说的活不下去,应该指的是,如果天天山珍海味的话,有可能活不下去了。退一万步讲,如果嫌薪水太低,可以辞职不干,绝不能成为贪赃的理由。
不知道有些人天天在那胡说八道,他们安得什么心?要达到什么目的?
我们再看看他们说的第三条,老百姓诬告太多,让官员人人至危,不能安心工作。当时,朱元璋为了惩治贪官污吏,给予了老百姓揭发贪官的极大权力,老百姓只要发现贪官污吏,立即可以绑送京城,路上任何人不得阻拦,凡有阻拦者,一律判处死刑,并株连九族。
这一规定,给了老百姓极大的监督权力,相当于当下纪检会的权力,对官员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并且揭发了大量的贪官,为遏制贪污腐败的蔓延,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些人抛开这些不讲,反而说老百姓诬告太多,让官员整日人心惶惶,不能安心工作。我真不知道,他说这话到底有何意图?
中国的农民,中国的老百姓自古以来都是最善良、纯朴、勤劳的人,当官的只要为老百姓办一丁点好事,老百姓就会为他们歌功颂德,当祖宗一样供着。如果当官的两袖清风,一心为民,老百姓怎么会诬告他呢?
他们在对朱元璋进行三批后,提出了4点反腐建议,一是不要整天喊杀杀杀的,杀杀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二是提高官员薪水,实行高薪养廉。三是老百姓告状可以,但要走程序。四是制定完善的制度,彻底解决腐败问题。
我认为前三条建议都是有利于贪官的,第四条看似说到点子上了,其实是雾里看花,看着怪花哨,啥问题都解决不了。如果按照他们的建议去做,明朝一定会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官吏们安安心心地贪,舒舒服服地活。
最近总有人时不时跳出来,对朱元璋的“重典治吏”反腐制度进行指指点点,真不知道他们怀的什么意,安的什么心,是不是最近国家反腐力度太大,他们有点受不了啦,梦想着再回到从前呢?(感谢你的阅读,请关注我,收看更多的精彩内容,代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