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93年,邓小平逛北京城,问张百发:我这件衫子算不算小康水平?
创始人
2025-09-14 04:02:33
0

1993年10月31日,正值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

那天的天气格外明朗,阳光透过薄云洒落在大地上。按照提前安排的计划,已经89岁高龄的邓小平准备去逛一逛北京城。虽然他身处北京,但由于长期忙于国家事务,邓小平逛北京的次数实在是屈指可数。然而,他对北京的建设和发展却一直充满关心和期待。

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曾亲自游览过北京,他对当时城市的变化印象深刻。其实,邓小平从很早开始就关注北京的建设。早在1956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时,邓小平便在“修建第一条地铁”的提案上亲自签字。这在当时可谓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地铁在那个时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都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然而,地铁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首先,它需要巨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且技术上也存在着很大的挑战。当时的中国尚未具备地铁建设的技术能力,因此苏联的专家团队被邀请来帮助筹划、设计等工作。但好景不长,苏联专家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撤离,中国只好独立完成剩下的任务。

1965年7月11日,北京地铁的第一期工程正式开工,邓小平、朱德、彭真等领导人亲自出席了奠基仪式。然而,随后的历史变迁使得这个项目受到了诸多困难的冲击,甚至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即便如此,地铁的建设依然没有停滞不前。

到了1971年1月15日,北京地铁终于开始了试运营。遗憾的是,邓小平当时身处江西的一个拖拉机厂,无法亲自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尽管如此,邓小平始终心系北京地铁,直到1974年6月,他才有机会亲自参观地铁一期工程,并且体验了一次地铁之旅。虽然这次体验的效果并不理想,邓小平在乘车后立刻指出,地铁车辆和设备的质量不符合标准,并提出应当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以改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尚未恢复,而与苏联的关系又在恶化,邓小平依然以开放的眼光看待问题。他主张,在自己无法完成的领域,便学习引进他国的先进技术。这种务实而开放的态度,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1976年4月,邓小平因政治风波被迫辞去所有职务。虽然如此,时光流转,十年后,邓小平于1984年复职,成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时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邓小平无疑是这场变革的主要推手之一。

当邓小平得知北京的“环城线”已经建成时,他非常高兴,并表示要亲自乘坐一趟。他一行人先后坐了国产的长春地铁列车,随后又换乘了日本制造的“东急”列车。车行过程中,邓小平问起周围的人:“日本车有什么优点?”大家回答说:“质量好,故障少。”接着邓小平又问道:“中国列车有什么优点?”这个问题让大家一时语塞。最终,有人回答道:“中国车坏了有配件。”这话一说出口,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两国间的差距。尽管如此,邓小平并未因此灰心丧气,反而激励大家要有耐心,跨越差距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在访问结束时,邓小平走到驾驶室,亲切地握住了驾驶员的手,说道:“辛苦了!”驾驶员激动地回应道:“领导,辛苦了!”邓小平接着向所有参与地铁工程的工作人员挥手致意:“同志们,辛苦了!”那一刻,工作人员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尊重与感动。

九年后的1993年,邓小平再次踏上了北京的街头。这一次,他的出行方式与以往不同,是一辆日本制造的小面包车,车内空间宽敞,坐着非常舒服。陪同他的是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张百发熟悉北京的方方面面,并与邓小平有着较为深厚的交情,他的出现无疑是邓小平此行的最佳向导。

邓小平的第一站是市区街道。他坐在车内,缓缓地观察着路旁的变化:高楼大厦、繁忙的人流、整洁的街道,所有这些都仿佛为城市注入了新生的活力。每当车行至一座新建的楼宇,邓小平便会询问:“那是什么楼?”“那又是什么建筑?”虽然有时周围的人无法立即回答,但张百发总是耐心地为他解答:“这是国际饭店,那是海关大楼……”当车经过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宏伟建筑时,张百发兴奋地说:“那是正在建设的长安大戏院,再过两年就能投入使用,到时请您来看戏。”邓小平听后,笑了笑,点头示意。

接下来,他们一行驶上了东南三环的高速公路,车速逐渐加快,邓小平感叹道:“北京全变了,我都快认不出来了!”当车经过京广大厦时,邓小平笑着说:“这里我来过。”是的,张百发便是当时的陪同人。这座大厦依旧是那座大厦,但周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经过机场高速的收费站时,邓小平的女儿毛毛调皮地问:“这收费站要多少钱?”张百发回答道:“咱们的车过一次要交20元。”毛毛随即转向邓小平,笑着说道:“拿钱!”这一幕让大家都忍俊不禁,等待着邓小平的回应。邓小平用浓重的四川口音笑着说:“我哪里有钱?从1929年起,我就没带过一分钱。”听到这话,车内的人们爆发出一阵笑声,气氛也变得轻松起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返程的时刻逐渐临近。邓小平依然没停下来,像一个永远好奇的孩子,不停地提出问题。问问题的背后,彰显着他对北京建设的深切关心。看着一座座崭新的大楼拔地而起,邓小平不断点头表示认可。尤其是那些高速公路,他的目光久久停留,似乎在思考着更深层次的问题。突然,他指着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说道:“这样的路算不算小康水平?”张百发笑着回答:“已经超过了。”那时的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确已经不逊色于西方的水平。

邓小平又指着自己身上穿的那件烟灰色的夹克,问道:“我这件衣服算不算小康水平?”张百发笑得更开心了,答道:“这是名牌,已经超过了。”车内再度传来一阵笑声,邓小平虽然年事已高,但思维依旧敏捷,幽默风趣,充满了亲和力。

然而,话题很快变得严肃起来,邓小平提到了北京申办奥运的情况。张百发简要讲述了相关进展,并感慨道:“国外有人在搞破坏。”邓小平冷静地回应:“这是意料中的事,关键是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不久,车内的气氛变得沉默。随行的医生插话提到,邓小平曾经不愿入睡,执意等到奥运申办结果的最后时刻,听后让大家再次沉默。邓小平见状,笑着岔开话题:“我总想出去走走,但他们总是不让我。”他指着警卫和医生,幽默地说。

临别时,张百发邀请邓小平春天时再来看看北京西站和世界公园的建设。邓小平笑着答应:“好,好!”

然而,时光荏苒,

相关内容

工程服务提供商Legenc...
雷递网 雷建平 9月13日 工程和维护服务提供商Legence(股...
2025-09-13 17:43:44
原创 ...
9月13日上午,在东京进行的2025年田径世锦赛结束了男子铅球预赛...
2025-09-13 17:41:34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秋意浓 ...
2025年9月10日,新疆巴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一家旅游度假村秋...
2025-09-13 17:38:14
鹤峰“国省双美”公路,激活...
极目新闻通讯员 胡姣童 沿“最美省道”245饱览山水画卷,循“最美...
2025-09-13 17:37:43
石圪节煤矿活化工业遗产,“...
长治石圪节煤矿矿工俱乐部广场上,红砖墙上“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标...
2025-09-13 17:33:50
原创 ...
《——·前言·——》 你是否听过刘伯温与诸葛亮的传奇故事?这两位...
2025-09-13 17:33:49
秦始皇遣使昆仑采药的证据找...
近日,考古研究者仝涛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境内发现的一处石刻引发关注,...
2025-09-13 17:33:28
以文物之光守护文明根脉
□本报记者 张体义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6月5日面向公众免费试开...
2025-09-13 17:33:12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这一句话古人早在许多年前便深刻领悟到,它揭示了...
原创 毛... 从战争岁月到新中国的成立,毛主席身边曾经有过许多优秀的秘书。而在这些秘书中,有一位颇为独特的人物,他...
原创 俄...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和文明发展的特点,早已形成了独特的国家特质。 以英国和日本为例,这两...
原创 分... 精品长文创作季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的发展规律。就如同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分别被分割成...
原创 商... 商朝王族的来源在历史上一直备受争议,不同地区提出了多种学说,包括河南说、山东说、陕西说、山西说、安徽...
涉藏问题学者:新时代西藏人权事... 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李雪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13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邀请多所高校学者就《新时代...
原创 内... 盛极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史地位非凡。在它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如同众多历史朝代一样...
原创 后... “神话故事背后,常常隐藏着无数的历史碎片!”这些充满梦幻色彩的故事,往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
原创 司... 公元263年,汉室最后的堡垒蜀汉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艰难支撑后,终于在曹魏强大攻势的压迫下走向灭亡。此...
原创 南... 南宋末年,这一历史时期充满了悲壮与感慨。对一个王朝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眼睁睁看着国家灭亡,却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