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按钮。感谢你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蒋家王朝曾在大陆雄霸一方,直到最后连台湾的统治权也彻底失去,蒋家族的历史确实有些荒诞不经。尽管如此,近年来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说法,声称台湾的民主化是蒋经国“自愿放弃”权力的结果,言辞中似乎在夸奖他的大公无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蒋家王朝从独裁到覆灭的全过程,看看那些所谓的“自愿放弃”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真相。
如果要列出世界上最渴望权力的几位人物,蒋介石无疑会名列前茅。蒋介石对权力的欲望几乎达到了病态的地步。1948年,当国民党在大陆的战局愈发岌岌可危,淮海战役的失败几乎已经注定,蒋介石仍不放弃手中的民国总统职位,依然活跃在权力斗争的第一线。此时,李宗仁率领的桂系势力强迫蒋介石下台,与共产党展开和谈。明明战况已危急万分,放手一搏甚至有机会像富家翁一样过上安稳的生活,但蒋介石仍不甘心退场,坚决不愿离开政治舞台。在他宣布“下野”之后,依旧通过个人影响力让国民党内部的各级政府与军队,全面阻挠新桂系政府的运作。
然而,这样的蒋介石,若是在台湾感到自省,显然是不存在的。他在日记中写道:“军队为作战而消灭者十之二,为投机而降服者十之二,为避战图逃而灭亡者十之五”,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军队与国民党高层不够忠诚。带着这种心态,蒋介石在前往台湾之前,便指示陈诚在台湾实行戒严,层层筛查与压制民意。他授意颁布了《惩治叛乱条例》和《动员戡乱时期检肃匪谍条例》,以无理法条扩大对“间谍行为”的定义,恐吓社会大众,防止民众反抗。
在蒋介石的指引下,台湾进入了那个被称为“白色恐怖”的时期。在那段时间,台湾的田间地头都张贴着“检举匪谍人人有责”、“共谍就在你身边”等标语,特务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蒋介石甚至为特务机关和情报部门“加油打气”,为激励他们“积极工作”,更在法令中规定,缉获的匪谍财产将有35%的比例作为奖金。特务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捏造罪名,迫害无辜,将一名无辜者家庭彻底摧毁。根据后来的统计,1950-1960年的十年间,确实存在过超过9万宗的构陷案件,涉案者超过12万人,其中大多数人都被蒋家政权标记为“失踪”,其结局可想而知。
这种恐怖的统治不仅仅持续了十年,直到1991年相关法令被废除,蒋经国死后多年才彻底终结,几乎贯穿了蒋家王朝的整个统治期。令人生疑的是,台湾为了修复政府形象,曾重新审查过许多涉及匪谍构陷的旧案,但最终处理的案件仅占极少数,至多承认809件是冤案。一个以特务横行、检举为治国之本的政权显然是无法获得广大民众支持的,这也成为蒋家王朝最终灭亡的重要原因——恐怖独裁,政策倒行逆施,民众的反感不断积累。
然而,有人或许会疑问,既然蒋家王朝是个独裁政权,即便民怨沸腾,蒋经国也应当坚持“父死子继”,那么他为何会在最后宣布退出政坛?这个问题的答案关系到第二个原因——后代不成器。
我们常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而蒋家或许可以再加一句:“政不过三代”。蒋经国是否真心不想将权力传给儿子,搞父死子继的体制?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蒋经国本身就是从蒋介石手中接过政权的,实际上,蒋家一直以来都在实行封建继承制。而且,若蒋经国真如台湾方面所说“晚年倾向民主”,为何要等到死后才将权力交给下一代?实质上,蒋家第三代根本没有能力继承大业,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蒋经国的长子蒋孝文,蒋介石生前非常宠爱这个嫡长孙,但过度的宠爱反而成了害。蒋孝文从小便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性格张扬,恶劣行为层出不穷。十岁时,他便在学校里殴打同学、老师,依仗自己是“总统孙子”,胡作非为。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蒋经国痛心疾首,将他送进军校进行严格管教,但蒋孝文依然我行我素,常常逃课寻欢作乐,成绩也差得离谱。1956年,他在高雄与他人争抢舞女,竟在街头开枪火拼,事件闹大后,蒋介石终于决定让他停学反省,但蒋孝文依旧不改,甚至还因酒驾撞死人。蒋介石依然不死心,借助关系将这个混不吝的长子送去美国留学,可他在美国酒驾又闯祸,最终被驱逐出境。
蒋经国的二儿子蒋孝武和三儿子蒋孝勇虽然没有像蒋孝文那么极端,但也都各自有问题。蒋孝武虽然稍显收敛,但仍未能洗净“总统家族”的骄横作风,军校毕业后,他在德国转修法律,性格有所改善。虽然才智有限,蒋经国仍将他召回台湾,安排了党内重要职务。而蒋孝勇,虽有心专心读书,最终因意外受伤未能完成军校学业,后来被蒋经国安排进入商界,逐步走向高位,但这也未能改变蒋家后代的整体困境。
蒋家的第三代虽未能继承军权,但在蒋经国的精心操作下,逐渐进入政商两界,掌握了重要的情报和财政大权。这一切似乎为蒋家王朝的未来铺平了道路,但蒋经国的计划最终因为一个错误的命令而崩溃。蒋经国因为美籍华裔作家江南撰写的《蒋经国传》揭露蒋家政权的黑暗,指示情报局通过黑道关系刺杀江南。刺杀行动虽然成功,江南当场死亡,但美国很快查明真相,并愤怒地要求对蒋家政权进行制裁。为了平息美国的不满,蒋经国将责任推给了儿子蒋孝武,并将他流放至新加坡。同时,美国的压力迫使蒋经国清除台湾的情报机构,甚至连最被寄予厚望的蒋孝勇也受到了牵连,被迫逐步剥离政治职务,最终离开政坛。
情报机关被拆除,亲信们纷纷入狱,蒋经国寄予厚望的儿子们纷纷失势,而蒋家王朝也在民众反蒋情绪的高涨与美国的干预下走向终结。在这样的局面下,蒋经国“放弃权力”,到底是出于对民主的向往,还是迫不得已的无奈?恐怕只有细心分析的人才能看得出其中的真正原因。
本文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