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23日,著名雕塑家、当时是北平国立艺专教师(后来的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滑田友向北京市建设局的领导们递交了一封建议信。信中提到,他建议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纪念碑,并且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构思。具体来说,他建议在纪念碑的上部,由雕刻家制作一个大型的工、农、兵群像,象征着中国革命的力量;而在下部,围绕台座设置浮雕,刻画革命历史中的关键事件。这一建议在后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得到了全体代表的通过。
作为一名雕塑家,滑田友在提议中不仅表达了对这座纪念碑的艺术构想,还展示了他对纪念碑艺术形式的思考。然而,尽管他提供了这一方案,最终并没有被采纳。在决定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知名雕塑家和建筑师提交了不同的设计方案。当时,人们对于纪念碑的外观,究竟是以雕塑为主,还是以建筑为主,存在较大分歧。即便在纪念碑建成之后,关于它的形式和风格,仍然存在一定争议。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整个社会对国家建设的高度热情和广泛参与。
1955年6月9日,毛主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题写了著名的八个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随着纪念碑的建造,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碑的背面文字由谁来题写。林徽因为此事特地请教了北京市市长彭真。经过深思熟虑后,彭真建议,背面的题词应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书写。他认为:“周总理的颜体书法非常出色,何不请他来题写呢?”彭真推荐周总理,不仅是因为他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更因为周总理自幼便练习书法,且在书法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毛主席是中国领导人中最为杰出的书法家,但实际上,周总理的书法造诣同样令人称道。周恩来自小生活在一个书香世家,受到家庭的熏陶,早年便开始练习书法。传闻中,周总理从五岁起便每天在书桌前悬肘练字,勤奋刻苦,直至日出而作。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得周总理的书法在少年时期便小有名气。然而,由于战乱,周恩来早期的书法作品并未得以流传。
2005年,在第三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的“天津书坛百年回顾展”中,展出了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时期创作的一篇作文《海军说》。这篇作文不仅在内容上高屋建瓴,从书法角度看,也呈现出周恩来从小培养出的书法功底。据称,这篇作文在学校的书法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且在作品后,老师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笔酣墨饱,气势汪洋,青年有此文字,后日必不可限量矣。”虽然这位老师的名字已经无从考证,但从这段评语中,可以看出周总理在书法上的天赋和潜力,亦可见他未来非凡的成就。除了这篇《海军说》外,周恩来在1913年从奉天(今沈阳)转学到天津南开中学时,曾为同学题字:“同心努力万里前程指日登”,这显示了他从小便怀有远大志向。
到了1917年,周恩来赴日本留学前,他还为同学郭思宁题写了一幅字:“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幅字也透露出他对祖国未来的期许与憧憬。然而,周恩来的日本求学之路并未如愿顺利。在日本,他虽然成绩优异,却未能顺利考入理想的学校。此时,家庭变故也加剧了周恩来的困扰。周总理最终决定放弃在日本的学业,回国投身到更为紧迫的时代变革中。1919年,随着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周恩来进一步意识到国家的困境,开始深思如何振兴中华。在此背景下,他决定回到南开学校继续学业,并在学成之后,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
周恩来与许多同学保持着长久的书信往来,尤其是与张鸿浩的友谊尤为深厚。1920年,在周恩来准备回国时,三人一起为他举行了告别宴会,席间,周总理写下了一首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的诗作,和他此时的心境相得益彰,表达了他矢志不渝的革命志向。多年后,张鸿浩回国时特意提及此事,周恩来也表示自己对这份友谊的珍惜与感怀。
周总理的书法作品在20世纪三十年代逐渐成熟,随着他投身革命事业,书法的表现也变得更加深刻。例如,1941年皖南事变后,周总理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句字迹中凝聚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内心的痛惜。进入50年代,周总理的书法愈加成熟,尤其是在毛主席题写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碑文后,周恩来亲自负责背面的碑文书写。
1955年6月,毛主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题词后,周恩来也亲自为背面题写碑文。为了确保每个字的完美,周总理抽出大量时间进行反复练习。他严格按照碑身尺寸的要求进行写作,并向周围的人请教。在经过一个星期的反复练习后,周总理终于满意地将最好的字样交给了刘开渠。他不禁询问:“练了一个星期,你看写得怎么样?”周总理严谨的态度让工作人员深感钦佩,直到工地结束时,他还提醒:“不行可以重写。”周总理的这种严谨态度体现了他对于这项历史性任务的认真与担当。
周总理的书法不仅仅是文字,更承载了他的情感和思想。1955年12月,周总理亲自书写了“加强工作迎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高潮”作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期许。通过这句话,不难看出周总理的书法造诣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亦能从中感受到他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
周总理的书法作品传世并不多,其中不少由邓颖超保存。1975年,周总理在医院养病期间,曾要求秘书将自己收藏的书法作品挂在医院走廊里欣赏,展现出他对书法的热爱与欣赏。1988年,为了纪念周总理的百年诞辰,中央档案馆汇编了周总理的书法作品,并出版了《周恩来手迹选》。此书收录了从1913年至1975年的周总理书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