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后的文章
在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可以随时获取类似内容的更新,并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正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来源!
文 | 张润晨
编辑 | T
提到美国历史上少数几位具有“好人”形象的总统,除了吉米·卡特外,也许就只有加菲尔德这位数学家总统能与之媲美了。加菲尔德仅仅执政了四个月便不幸遇刺,但他仍然因其品格与领导风格赢得了历史的好评。而吉米·卡特则是美国历史中少数几位真正从内心认同并践行美式民主价值观的总统之一。
卡特总统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让他愿意在任内做出大胆的决定:他与巴拿马的诺列加签署了巴拿马运河归还协议,坚决支持制裁智利的独裁者皮诺切特,甚至因此与当时的国务卿万斯发生了激烈争执,最终也不在乎这些分歧。然而,尽管吉米·卡特具有如此崇高的道德标准,他仍被批评为“美国最糟糕的总统”,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吉米·卡特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来自一个典型的南方美国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农场主,曾参军并经历过战争,他的母亲则是一名医院护士,一家人始终坚守着保守的新教信仰。卡特的成长环境显然没有任何“平权主义”的倾向。相反,按照常理来看,像他这样出身平民家庭、生活在南方的小镇,应该更容易成为保守主义的支持者——毕竟卡特的父亲也是坚定的种族隔离主义者。
然而,问题的转折出现在卡特的母亲身上。卡特的母亲是一位极为进步的女性,坚信种族平等,始终以一种现代女性的眼光看待世界。她的职业背景——作为一名护士,更加深了她对“生命平等”的理解与坚持。这种价值观的潜移默化,使得卡特自小就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卡特中学毕业后,他进入了军事学院,开始了他的海军生涯。四十年代,他曾有机会访问中国,这段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他首次接触到战争与贫困的现实,心中产生了一个强烈的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生活在如此苦难之中?”这也解释了卡特在后来的总统任期中为何对世界上那些践踏人权、暴政横行的国家,毫不妥协。
在吉米·卡特的心中,他信奉的美式民主并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有着鲜活、具体的社会责任感。他敢于对皮诺切特政府采取制裁措施,原因就是智利的皮诺切特政权“缺乏民主且侵犯人权”,这不仅是美国的立场,更是卡特个人的信仰。
吉米·卡特从来不是一个盲目的理想主义者,他非常清楚哪些国家为民着想,哪些政权充满暴力与压迫。简单来说,卡特有着明确且正确的世界观。在担任佐治亚州州长期间,他便大力倡导“人人平等”,并为实现州内的种族平权而不懈努力。这一时期,佐治亚州也成为了美国南方最积极支持总统约翰逊“伟大社会”改革的州之一。
1970年代末,吉米·卡特准备竞选美国总统。在这一过程中,他并未忘记自己当初的初心和理念。他的竞选口号之一就是“人权外交”,他承诺将会以更高的道德标准领导美国,并推动全球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国际秩序。卡特的外交政策不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他的具体举措让全球都为之瞩目。上任后,他首要的一项举措便是对智利的皮诺切特政府实施制裁,明确表态美国不会容忍独裁与人权践踏。
1977年,卡特促成了巴拿马运河的归还协议,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美洲的地缘政治格局。1978年,他成功主持了中东戴维营协议的签订,逼迫以色列总理贝京与埃及总统萨达特达成历史性和解。1979年,卡特又与苏联签订了战略武器限制协议,为世界带来了相对和平的局面。同年,卡特促成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敌对状态。
尽管吉米·卡特在国际事务上成就显著,努力推动世界和平,但他在国内经济上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作为一位平民出身的总统,卡特在竞选时依靠的正是来自大企业和财团的支持,尤其是可口可乐的董事长保罗·奥斯汀引荐了他与洛克菲勒家族的关系,这成为了他竞选成功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卡特推行的自由化经济政策在石油危机的背景下,虽然顺应了财团的需求,却对美国普通民众的利益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伊朗人质危机的处理不力以及在伊朗革命中的失误,也让卡特的声望急剧下滑。媒体揭露他政府对伊朗局势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巴列维政府,进一步暴露了卡特处理外交事务时的短板与不成熟。
尽管如此,吉米·卡特始终没有放弃他心中的理想。在2007年12月6日,卡特受邀访问中国,并在中国政法大学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深情地说:“也许我的决定在当时看来并不明智,甚至可能是导致我两年后大选失败的原因。但在我心中,中美建交是正确的,我从未后悔做出这个决定。”这番话,不仅是对当时历史选择的肯定,也许代表了卡特内心的一种自我告慰——即使他并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至少他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或许,吉米·卡特不是一位完全合适的美国总统,但他至少在短暂的总统任期内,给美国乃至世界留下了源自民主理想的最后一抹余晖。也许这正是他伟大的地方。
—— 来源: 佚名《“我从未后悔做出这个决定”——吉米·卡特中国政法大学演讲稿》,《对外传播》, 2008(2): 1
赵博渊《好人吉米,庸才卡特》,《南风窗》,2009(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