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对“徐老虎”进行了大量的描写,书中有趣地提到,蒋介石曾将这位“徐老虎”称为“文明的一大害”。这不仅反映了徐海东在战场上的威名,也揭示了他对敌人和敌国领导人造成的巨大威胁。
1940年,徐海东再次因病倒下。那时,他刚刚指挥完一场战斗,然而随即便因身体不适,口吐鲜血,病情严重。此后,徐海东几乎都只能躺在担架和床上度过余生,直到新中国成立。1955年,尽管长期养病,徐海东可能因健康原因错过了授衔仪式。但毛主席特意下令,要求授予徐海东大将军衔,并且要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粟裕同志。
1960年,毛主席在广州视察期间,徐海东与毛主席成了邻居。每次毛主席出门,都会经过徐海东的住所,他总是叮嘱司机:“关掉发动机,顺坡滑行。” 毛主席这样的举动,足见他对徐海东的关心与深厚情谊。
1969年,“九大”召开前夕,毛主席特意问:“徐海东同志来了没有?”只有在徐海东到场后,会议才正式开始。毛主席和徐海东之间的深厚情谊,究竟源于何处呢?
与其他八位大将相比,徐海东与张云逸大将一样,似乎并不那么显眼,许多年轻一代的人甚至不知道他为何能跻身十大将之一。从一些老照片来看,徐海东的面庞天生带有娃娃脸,笑容和善,酒窝深陷,给人一种非常亲切和喜感的印象。然而,尽管他外表看似温和,他在革命事业中的贡献却不可小觑。徐海东是毛主席在最黑暗时刻的“光明”,他对党、对红军、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徐海东的大将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出生于1900年的他,来自湖北黄陂的一个陶瓷工人家庭。小时候,他曾在私塾念书,但因个性刚烈,路见不平,他与地主家的孩子发生冲突,最终被学校除名。徐海东没有因贫困而辍学,而是继承了家族的手艺,在窑厂烧水缸,他一干就是11年。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体魄变得十分健壮。尽管工厂的工作环境炎热且充满危机,他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体已经留下了健康隐患,特别是肺部问题的积累。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工人们往往需要通过饮酒来缓解劳累。徐海东也养成了酒量极大的习惯,甚至在参加革命后,战斗中也常携带酒壶。他曾在红四方面军中,唯一能公开喝酒的只有许世友,而其他人则需将酒喝成水,徐海东巧妙地以“润润嗓子”来暗示警卫员给他酒壶。
1925年春天,随着一位老乡带回革命思想,徐海东猛然间领悟到穷人之所以贫困的根本原因,决定投身革命,迅速加入共产党,成为了早期的老党员之一。1926年,北伐开始时,徐海东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第4军的代理排长。在汀泗桥的战斗中,他亲自带领一个排队,成功翻越吴佩孚的炮兵阵地,缴获了12门大炮。此举令他的上司张发奎大为赞赏,并晋升他为少尉连长,徐海东由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徐海东随即带领自卫军,参与黄麻起义,成为红四方面军的元老之一。在1955年的授衔中,徐海东因出色的表现与战斗经历,被誉为勇将中的勇将,甚至赢得了“徐老虎”的外号。
徐海东与敌军将领的较量可谓传奇。他善于利用战术,打得极其“狡猾”,并且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蒋介石曾将他视为“文明的一大害”,并为他悬赏高达25万大洋,足见其战斗力。
红四方面军的主力于1932年10月向西开辟川陕根据地时,徐海东与吴焕先留守鄂豫皖,根据地。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虽然人数仅有几千,但在与敌军的对抗中屡创奇迹。特别是在长征中,徐海东所率领的红25军以其勇气和毅力,成为唯一一支独立完成长征的部队。
徐海东所率红25军不仅完成了最短的长征路径,还成功地在途中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值得一提的是,红25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不仅打败了大量敌军,而且人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长了。
徐海东的军功不仅在战斗中卓著,他还是毛主席在最黑暗时刻的重要支柱。1935年,毛主席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徐海东作为一位忠诚的革命者,在危难时刻表达了对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坚定支持。特别是在红一方面军的困境下,徐海东立即拨出5000大洋支援中央,体现了他非凡的党性。
即使在革命的后期,徐海东的身体也早已不堪重负。长期战斗和过度劳累让他健康堪忧,1940年因严重的肺病,他几乎卧床不起。毛主席得知后,专门发电报指示他好好养病,哪怕天塌下来也不必操心。尽管如此,徐海东仍然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直到1955年授衔时,由于健康问题,他未能参加正式的仪式。
1960年,毛主席对徐海东的关心丝毫不减,亲自下令司机滑行通过徐海东家门口,以避免打扰他休息。1969年,毛主席还专门询问徐海东是否参加“九大”会议,直到看到他在场后,才指示会议开始。可见毛主席对这位革命英雄的深厚感情。
徐海东的大将之路,尽管伴随着病痛与坎坷,但他无怨无悔。在毛主席的眼中,徐海东是革命中的忠诚战士,是党的得力支柱。他的革命精神与无私奉献,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永远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