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最耻辱的一战:50个师全军覆没,基辅会战到底有多惨烈?
创始人
2025-09-14 01:02:10
0

1941年6月22日凌晨三点,德国军队突然向苏联发动了突袭,标志着苏德战争的全面爆发。这一突如其来的事件震惊了全世界。许多人原本认为,以苏联庞大的军事实力,德国不会轻易获得优势。然而,一场激烈的战役却动摇了这一信念,令人开始怀疑苏联是否会败给德国。这场几乎改写世界命运的战役,被历史铭记为基辅会战。

在这场激烈的冲突中,苏联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纳粹德国则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德国仅以50万兵力,成功包围了苏联约85万大军,苏军未能突围,整整50个师被歼灭殆尽。这场惨败被全世界视为苏联军队最为屈辱的一战。令人震惊的是,尽管人数上远逊于对手,德国却成功对人数更多的苏军进行了包围歼灭,这种情况在军事史上极为罕见。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苏联遭受如此惨败?苏德战争对双方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和资源。德国方面,调集了119万兵力和1435辆坦克,目标直指苏联首都莫斯科。而苏联也不甘示弱,派出了15个集团军,总计95个步兵师、13个坦克旅和62个炮兵团,兵力达到125万,配备1045辆坦克。两军兵力庞大,从一开始便注定这将是一场残酷的决战。

然而,苏联内部对战争的看法却充满分歧。对于德国的军事目标,有人怀疑德国是否敢直接进攻莫斯科;另一些人则明白莫斯科是目标,但对德军会从哪个方向进攻却无明确判断。虽然苏军兵力强大,但战略部署的偏差为德军创造了可乘之机,而这正是苏联的致命弱点。

斯大林错误判断德军将沿斯摩棱斯克-维亚济马公路正面攻向莫斯科。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极为错误。德军此时采用钳形攻势,斯大林却将大部分兵力集中于正面防御,导致两翼防守空虚。战事一开始,苏军便陷入被动。虽然前线防线暂未被突破,但德军已锁定了苏军的弱点。

此外,苏军的通讯系统极度落后,前线与后方几乎无法实现即时联络,斯大林的命令难以及时传达。两大致命失误让苏军败局初现。德军趁势猛攻,一次次突破苏联重要防线。1941年9月30日,德军将军古德里安率军在苏军防线撕开了约30公里深的缺口。这对苏军来说几乎是致命一击,但令人震惊的是,斯大林并未接到这一紧急情报。

原因在于苏军将领叶廖缅科在向斯大林汇报时,为了淡化责任,刻意低估德军战果,声称对手仅夺取了几个无关紧要的据点。斯大林听后放松警惕,误以为战争只是局部冲突。然而,真正的危机已然逼近。

与此同时,德军空军开始大规模轰炸,进一步切断苏军三个方面军间的通信。到10月1日,苏军通信几乎完全瘫痪。前线陷入混乱,叶廖缅科依旧误判德军兵力,直到下属告知德军已撕开百公里以上缺口,他才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德国三支王牌装甲军团。

不仅正面缺口扩大,两翼苏军情形更为惨烈。两翼苏军指挥官误将敌军兵力严重夸大,称德军攻势涉及多达八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多年后,历史学者复盘时发现,实际仅有三支步兵师参与,两翼根本无装甲兵。错误情报导致苏军部署进一步混乱。

当苏军意识到危机严重,试图反击时已为时过晚。即使动用全部预备队,也难挽败局。失败后,苏军将领互相推诿责任,苏联政府则将失败归咎于德军空袭的突然和猛烈。在生死关头,苏联接连犯下致命战略错误。

德军乘胜猛进,坦克迅速挺进城市。苏军调动混乱,甚至有两个兵团因燃料耗尽和补给中断,不得不停滞。相比之下,莫斯科当局表现冷静,因为直到10月5日才获悉前线真实形势。即便是斯大林也难掩震惊与愤怒,随即下令调集大量兵力重新构筑防线。莫斯科的命运岌岌可危,已成为斯大林最大的担忧。

然而,苏联行动总是慢了一拍。德军在进攻第八天便突破了防线,形成包围圈,无数边境要地沦陷,军心大乱,士兵溃逃,最高统帅也难以控制局势。斯大林调来的50个师成了德军陷阱中的囊中之物,部队通讯断绝,作战陷入混乱。

这场包围战的成功,既是德军精心策划的结果,也源于苏联准备不足,导致大量士兵白白牺牲。虽然包围圈内苏军依旧人数占优,试图反包围,但已无主动权,众多指挥官选择逃命,士兵士气低落,逃生成了首要目标。

德军则展开无情清剿。苏军缺乏充足武器与粮草,部分部队陷入断粮断水境地,实力大减。到十月底,包围圈内苏军主力几乎被消耗殆尽,仅有少数顽强分子奋力突围。这次惨败对苏联打击巨大,但幸运的是,随后迎来的秋雨泥泞阻碍了德军的快速推进。

基辅会战因此成为战争史上的一段屈辱历史,苏联战后刻意淡化这段经历。尽管如此,二战期间苏联最终成为反法西斯的中流砥柱,基辅惨败被后续的胜利所掩盖。对斯大林而言,雨季的到来救了莫斯科一命,也让他深知德军尚未放弃进攻,必须严阵以待。

苏联损失惨重,但凭借丰富的战略纵深和强大的动员能力,迅速组建新的军队。10月至11月间,斯大林火速组建十个集团军,加强莫斯科西部防御。苏联展现了与德国决战的决心,战略调整更为谨慎。

德国人原以为基辅会战是终结,没想到却只是序幕。面对苏联持续涌现的新军,德军无奈给苏联军队起了“海德拉”的绰号——希腊神话中斩不尽的九头蛇,砍一头长出新头,形象地表现苏军难以被彻底消灭的坚韧。

希特勒虽赢得了战术胜利,却因基辅会战错失攻击莫斯科的黄金时机,最终未能实现战略目标。苏联则用惨重代价保住了莫斯科。原计划冬季攻克莫斯科的德军,被拖入一场消耗战,苏联寒冷冬天成为德国军队的噩梦。此后,胜利天平逐渐倾向苏联。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基辅会战对希特勒而言是战术上的胜利,却是战略上的失败。希特勒沉醉于一时的胜利,却被莫斯科保卫战狠狠浇了一盆冷水。苏联最终成为希特勒的“坟场”。

这场战役不仅导致苏军惨重伤亡,更间接促成了纳粹德国的失败,堪称历史上结果最为反转的一场战争。军事专家指出,苏联广阔的战略纵深和持久战能力决定了战争最终归属。希特勒后期的偏执和独裁作风,更加速了他的覆灭。

如果没有基辅会战,历史或许会有不同走向,但事实无“如果”。基辅会战虽然名声不及莫斯科保卫战,但却是二战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它是历史齿轮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参考资料:

帝林《史上最大围歼战:基辅战役》

世界历史《基辅会战》

相关内容

工程服务提供商Legenc...
雷递网 雷建平 9月13日 工程和维护服务提供商Legence(股...
2025-09-13 17:43:44
原创 ...
9月13日上午,在东京进行的2025年田径世锦赛结束了男子铅球预赛...
2025-09-13 17:41:34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秋意浓 ...
2025年9月10日,新疆巴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一家旅游度假村秋...
2025-09-13 17:38:14
鹤峰“国省双美”公路,激活...
极目新闻通讯员 胡姣童 沿“最美省道”245饱览山水画卷,循“最美...
2025-09-13 17:37:43
石圪节煤矿活化工业遗产,“...
长治石圪节煤矿矿工俱乐部广场上,红砖墙上“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标...
2025-09-13 17:33:50
原创 ...
《——·前言·——》 你是否听过刘伯温与诸葛亮的传奇故事?这两位...
2025-09-13 17:33:49
秦始皇遣使昆仑采药的证据找...
近日,考古研究者仝涛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境内发现的一处石刻引发关注,...
2025-09-13 17:33:28
以文物之光守护文明根脉
□本报记者 张体义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6月5日面向公众免费试开...
2025-09-13 17:33:12

热门资讯

原创 令... 自古以来,朝鲜与中国的政权保持着深厚的联系,特别是在近现代,朝鲜长期被日本殖民统治。二战结束后,朝鲜...
原创 两... 在血与火的岁月中,命运多舛的侦察兵李干事和王恺,在执行一项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时,意外地发现了敌军阵营...
原创 山...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涉及侵权的内容,请及时告知以便删除。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请勿...
原创 光... 光绪皇帝的悲剧一生 光绪皇帝是清朝历史上倒数第二位帝王, 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和命运的捉弄。从即位...
原创 军... 在1977年8月,北京军区召开了一场重要的代表大会,经过投票选举,产生了三位新的书记,分别为第一书记...
原创 关... 深夜的荆州城外,月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朦胧的光辉映照着远处的山川。轻风拂过,战鼓的声音隐约传来,似乎...
原创 陈... 翻开四野干部名单,可以看到“双一”名将陈光的位置显得颇为尴尬。作为副参谋长,他的职务实权有限。那个时...
批朱元璋的人,安的什么心? 最近,总能刷到一些自媒体人,对朱元璋的“重典治吏”反腐制度进行质疑和批评,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
原创 1... 摘要: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是人们来北京旅游的必选景点之一。但是你知道吗,故宫从建成之后500年...
从洗衣丫头到俄国女皇!她用 2... 在当今世界,俄罗斯的领土广袤无垠,横跨欧亚两大洲,那规模大得简直超乎想象。然而,时光回溯 50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