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年徐向前透露:就算没有西安事变,中央仍留了一招强有力杀手锏
创始人
2025-09-13 19:31:32
0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成为了我国现代历史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这一事件不仅令我党和西北红军从危机中脱险,也为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决定性的推动力。若没有西安事变的爆发,我们党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必须知道的是,那个时候,我党的处境确实非常严峻,兵力和武器极度匮乏,甚至连基本的补给都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晚年时,徐向前元帅曾谈到:“即使没有西安事变,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中央早已准备了一招强有力的杀手锏。”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杀手锏”能够确保我党的生存与发展呢?

1935年10月,中央和红军陕甘支队成功抵达陕北根据地。当领导人们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物资匮乏的情况时,不禁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奈。事实上,我军长征结束后,已经深陷困境,急需大量物资补充,但他们眼前的局面却让人失望。

陕北地处大西北干旱的黄土高坡,降水稀少,生产条件极其落后,交通也非常困难。当地缺乏足够的粮食来供养军队,这也让我军在接下来的作战中处境十分艰难。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中央于10月22日召开了重要的政治局会议。会上,张闻天率先发言指出:“陕北的情况与我们以前待过的所有根据地都不同,这里降水少,农作物难以生长,而这里的民风、习惯和南方大不相同……”

除了粮食的短缺,民族矛盾和文化隔阂也让我军面临额外的挑战。陕北的北部多为蒙古族,西部多为回族,这与汉族的生活方式迥异,且语言不通。这使得红军在筹集物资和进行宣传方面遭遇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毛主席不得不亲自向徐海东借款,这也反映了中央红军面临的重重困难。

当时,中央红军刚刚经历了艰难的长征,物资极为匮乏,战士们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甚至有时几天都没有食物,只能吃些野菜和树根充饥。食物短缺并非唯一的困境,最严重的是,许多战士没有过冬的衣物,破旧的单衣穿在身上,连鞋子也没有,很多人只能穿草鞋。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毛主席不得不向徐海东求助。徐海东领导的红15军团比中央红军提前到达陕北,且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情况相对较好。在接到毛主席的借款请求后,徐海东的内心非常难过。他立即与军团供给部部长商讨:“我们现在还有多少财力?”部长略微犹豫后回答:“我们还有7000块。” 徐海东欣喜地表示:“那太好了,拿5000块送给中央红军!”部长有些不舍地说:“首长,您知道目前物价飞涨,战士们连过冬衣都没买,您自己也很久没添置衣物了……”

徐海东挥手打断他说:“这些困难我们都能克服,但现在中央红军比我们更需要这笔钱,明天一早就送过去!”次日清晨,中央红军的后勤部就收到了这笔沉甸甸的5000元。毛主席得知后,非常高兴,几十年后仍然记得这一情景:“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正是徐海东同志借给了我们5000元,这笔钱为我们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除了补给困难,红军还遭遇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1935年11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成立“西北剿匪总部”,调集重兵向我军发起进攻,敌军人数远远超过红军。除了采取军事打击外,国民党还实施了经济封锁。

到了1936年4月,国民党军加大了对陕北苏区的围剿力度,不仅阎锡山的部队参与其中,蒋介石还亲自派遣中央军的精锐部队支援。10月28日,蒋介石再次部署重兵,企图在黄河东岸的靖远、海原附近将红二、红四方面军围歼。

尽管敌我双方兵力差距悬殊,且国民党军装备精良,但我军在绝境中坚决不退。然而,正当我军面临困境时,西安事变的爆发改变了局势。

12月4日,蒋介石抵达西安,准备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出兵进攻红军。然而,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官兵在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下,已不愿继续与红军作战,纷纷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统一抗日。蒋介石坚决拒绝,于是,张学良和杨虎城试图劝说他停止内战,但未能成功。

12月7日下午,张学良再次去见蒋介石,依然被严厉斥责。这时,杨虎城提出了一个激进的解决方案:“如果蒋先生再不同意停止内战,我们就绑了他!逼他停止内战。”经过一番商议,两人最终决定实施这一行动。

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包围了蒋介石的住所。蒋介石被惊醒后仓促逃离,躲进山上的一个小洞。最终,蒋介石被找到并带到张学良指挥部。在随后的全国通电中,张学良和杨虎城提出了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这一事件标志着国共两党重新达成合作,我党的危机得以化解。

西安事变的成功不仅拯救了红军,也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提供了契机。如果没有西安事变,我党如何应对这一险境呢?徐向前晚年曾回忆说:“即使没有西安事变,中央仍然准备了一张强有力的杀手锏。”

事实上,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前,中央就已制定了一项秘密计划:将红四方面军改编为西路军,计划在一年内与苏联取得联系,以获取苏联的支援。同时,红军主力将离开陕甘宁根据地,向山西进军。如果阎锡山同意合作,则我党可以留在山西;如果阎锡山不同意,则计划继续向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发展,最终返回西北。

这项计划被称为“第二次长征”,它的实施将使我党能在长期艰苦的战争中维持生存。但幸运的是,西安事变的爆发提前解救了我党,也验证了毛主席深思熟虑的战略眼光。

相关内容

工程服务提供商Legenc...
雷递网 雷建平 9月13日 工程和维护服务提供商Legence(股...
2025-09-13 17:43:44
原创 ...
9月13日上午,在东京进行的2025年田径世锦赛结束了男子铅球预赛...
2025-09-13 17:41:34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秋意浓 ...
2025年9月10日,新疆巴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一家旅游度假村秋...
2025-09-13 17:38:14
鹤峰“国省双美”公路,激活...
极目新闻通讯员 胡姣童 沿“最美省道”245饱览山水画卷,循“最美...
2025-09-13 17:37:43
石圪节煤矿活化工业遗产,“...
长治石圪节煤矿矿工俱乐部广场上,红砖墙上“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标...
2025-09-13 17:33:50
原创 ...
《——·前言·——》 你是否听过刘伯温与诸葛亮的传奇故事?这两位...
2025-09-13 17:33:49
秦始皇遣使昆仑采药的证据找...
近日,考古研究者仝涛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境内发现的一处石刻引发关注,...
2025-09-13 17:33:28
以文物之光守护文明根脉
□本报记者 张体义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6月5日面向公众免费试开...
2025-09-13 17:33:12

热门资讯

冠军说廉丨葛曼棋:闻令而动,正... 为构建具有福建体育特色的廉洁文化体系,推动廉洁建设深度融入体育领域发展全过程、各环节,9月11日上午...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皇帝好几百位,但能被称为大帝的,不多。著名作家柏杨说,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
《秦汉简牍系列字形谱》:开简帛... 汇编出土文献的字形,无论是对于汉字史研究,还是对于书法学研究及出土文献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继《...
铜陵四普新发现文物点线索——郊... 近日,我市第四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工作基本结束。截至5月底,郊区共发现约11处不可...
洛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本报记者 陈学桦 王雪娜 洛阳这座十三朝古都,以5000年文明史、4000年建城史、1500年建都...
原创 南... “虽然我是一个和尚,但这并不妨碍我享受美的事物。” 在某家美容店的开业典礼上,一位脸上满是油光的出...
原创 蒋... 蒋介石的“爱面子”可谓是家喻户晓。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和威信,他常常进行各种微操来捍卫表面的光辉。然而...
读懂刘备拿捏人性的方式,你就不... 公元223年,白帝城里刘备托孤。 病榻上,奄奄一息的刘备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
原创 雍... 1723年,刚刚登基不到一年的雍正皇帝,命令川陕总督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带领两万多士兵远征青海,平...
原创 毛... 1950年,毛主席在《人民教育》创刊号上亲自题词:“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这句话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