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皇帝好几百位,但能被称为大帝的,不多。著名作家柏杨说,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五人,他们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皇帝玄烨。
秦始皇,不然不用多说,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纷争的局面,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度量衡,是中国第一位称皇帝的君主,被誉为千古一帝。
汉武帝刘彻,也很厉害,他实行尊崇儒术的文化政策,兴建太学。对外,派名将卫青和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迫使强大的匈奴远徙漠北。汉武帝还命张骞出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联系,又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很有作为的皇帝,李世民在位时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任用名将李靖和李绩等人,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
康熙皇帝玄烨,也很不一般,在位时,平定三藩之乱 ;挫败沙俄侵略军,确保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同时,他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
那么,前秦苻坚,为什么也能被称为大帝呢?
苻坚是前秦第三位君王,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苻坚雅量瑰姿,博学多才。他即位后,着手革除暴政,主张黎元应抚,夷狄应和;重用王猛、权翼、邓羌等人,抑制豪强,强化王权;鼓励农耕,教民以区种之法,兴修关中水利,以增加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及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提倡儒学,兴办教育,积极推行圣君贤相的治国之道。
建元六年(370年)以后,苻坚陆续消灭前燕、前仇池国、前凉、代国,取东晋梁、益二州,派吕光征讨西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的局面。
苻坚统一北方后,自恃有强兵百万,进攻东晋,但是,很遗憾,他在建元十九年(383年),在淝水之战中惨败,至此走向衰落。
建元二十一年(385年),苻坚被后秦将领吴忠俘获,姚苌逼迫苻坚交出传国玉玺,苻坚不肯,被姚苌缢死于新平佛寺,终年四十八岁。谥号宣昭皇帝,庙号世祖。
苻坚未能统一天下,能被称为大帝,靠什么呢?
先看几位名人对苻坚的评价。
著名作家柏杨说:“苻坚大帝以超时代的睿智之姿,出现舞台,为苦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一个太平盛世。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五人,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
的确,王猛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辅佐苻坚统一北方,被称为功盖诸葛第一人,是比肩诸葛亮的人物。
《晋书·苻坚载记》:“虽诸葛孔明,何以过兹”。
著名历史学家田余庆说:“苻坚统治北方的二十多年,是十六国时期最好的一个阶段。”
有人说,苻坚没有统一天下,还败亡了,怎么能有资格称为大帝呢?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著名红学家周思源评价苻坚,说苻坚有三大历史贡献:统一中国北方,使百姓不受军阀割据混战之苦;大力提倡汉文化,促进中国北方文化交流与民族和平融合;平定西域,延续了从汉代开始中原政权对西域的管辖和影响。
同时,他的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他说:“评价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不能单看他一时一事,而要看他的一生。俗话说一俊遮百丑,苻坚正好相反,他是一丑遮百俊。苻坚大半生,都可以说是英雄盖世。”
也就是说,不以成败论英雄。
就像项羽和诸葛亮一样,项羽失败了,乌江自刎,诸葛亮五次北伐,无功而返,但是,不能因为他们失败了,就否定他们的历史功绩。
参考资料:《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