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是谁选了胡亥?一份出土竹简证明,司马迁让赵高和李斯背锅两千年
创始人
2025-09-13 17:02:46
0

前言

秦始皇去世后,其儿子胡亥继位的决定最终导致了整个秦帝国的灭亡。然而,胡亥继位真的是赵高和李斯的阴谋所致吗?最近出土的竹简《赵正书》揭示了一些新的秘密。看似是“篡改遗诏”的黑幕,或许并不完全真实。

秦始皇的死因,发生在沙丘,这一事件是中国历史中最神秘之一。那时,秦始皇刚完成了对东部沿海的巡视,身边随行着庞大的车队和无数随从,却在返程途中突发重病,离世。这个突然的死亡给整个帝国带来了剧烈冲击,但随之而来的更大问题是:谁将接管帝国的未来?

《史记》记载中,秦始皇临终时并未明确指定继承人或发出遗诏。长子扶苏,秉性刚正,得到了大臣和军队的广泛支持,成为许多人眼中理想的继承人。然而,随行的大臣赵高和李斯却别有用心,他们认为,扶苏刚烈的性格难以控制,反而是软弱的胡亥更适合作为傀儡皇帝。

赵高,不仅是胡亥的老师,还是秦朝的中车府令,深得秦始皇的信任。正是他最早向李斯提出,废除扶苏,立胡亥为帝的计划。《史记》记载,赵高对李斯说:“扶苏性情刚直,不会留情于您这个丞相。您若不帮我,扶苏上位后,可能会把您杀了!”李斯一开始感到犹豫,因为扶苏确实是最具资格的继位者,但赵高的言语触动了李斯最深的担忧——保住自己的权位。

赵高接着劝道:“如今皇帝已经去世,只有我们几个人知道这一消息。立谁为帝,全看我们如何安排。与其让扶苏掌权后将我们铲除,不如现在扶持胡亥,这样我们皆能安稳。”在这样的压力下,李斯终于妥协了。两人合谋伪造了秦始皇的遗诏,内容是让扶苏自杀,并立胡亥为皇帝。这份伪造的遗诏由使者秘密送往扶苏驻守的北方军营。

扶苏在接到诏书后,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父皇既不信我,我死又有何遗憾?”随即拔剑自刎。与此同时,扶苏的得力将领蒙恬也因同样的诏令被囚禁,并最终被处死。

这场宫廷密谋的结果,在秦始皇死后悄无声息地展开。胡亥继位后,秦帝国内部迅速陷入失控,短短几年间,秦朝便彻底崩溃。

长久以来,赵高和李斯被认为是秦始皇去世后权力斗争的罪魁祸首,他们的背叛与伪诏成了定论。然而,出土的文献让这一切变得扑朔迷离。2011年,北京大学收藏的一批西汉竹简中,发现了名为《赵正书》的文献,提到了一些秦始皇生前关于继位安排的细节。

这些新发现的内容与《史记》所述大相径庭,甚至可说是颠覆了“沙丘密谋”的传统认知。根据《赵正书》记载,秦始皇并非没有明确继承人。在生病期间,秦始皇曾召集丞相李斯与另一位重要大臣冯去疾,讨论过关于继位的安排。那时,长子扶苏由于被贬至北方,与父亲关系并不亲近,而胡亥虽性格软弱,但温和听话,更易于控制。

竹简中记载了一个关键对话:秦始皇对李斯与冯去疾问道:“胡亥是否能够稳住局面?”李斯答道:“扶苏性情过刚,恐难以服众。胡亥柔顺,易于管理,并有赵高辅佐,必能稳住朝廷。”秦始皇听后点头认可。由此可见,胡亥继位并非全是赵高的阴谋,而是秦始皇生前的安排。而赵高与李斯,实际上只是执行了始皇帝的决定。

至于扶苏的诏书是否为伪造,《赵正书》未明确提及,反而暗示这一命令或许是秦始皇早有安排。竹简中提到,赵高和李斯曾详细向秦始皇汇报扶苏与胡亥的性格,最终由秦始皇亲自决定立胡亥为太子。这一点与传统的史书记载完全不同。如果竹简中的内容属实,那么所谓的“沙丘密谋”,很可能是后人扭曲的历史。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赵正书》还提到胡亥继位初期,并非完全无能。他在治国方面做过几次积极的尝试,比如整顿地方官员的腐败,力图恢复边疆的稳定。然而,这些尝试很快遭到赵高和其他权臣的压制,胡亥渐渐被孤立,成为了一个听话的傀儡皇帝。

竹简的出土,不仅为赵高和李斯的“罪行”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胡亥这一“昏庸皇帝”提供了新的讨论视角。他的性格缺陷或许是其失败的因素之一,但更大的问题可能来自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

胡亥继位后,秦帝国迅速滑向崩溃。他杀害亲兄弟,残忍对待忠臣,奢侈无度,对百姓疾苦视若无睹。在刚即位时,胡亥并非毫无能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赵高的权力操控,他逐渐失去了独立判断力。

《史记》记载,赵高巧妙利用胡亥的软弱,一步步掌控了朝政。他挑拨胡亥与其他皇室成员的关系,甚至鼓动胡亥处死扶苏同母的弟弟们,只为了防止任何可能的政权威胁。赵高的手段不止如此,他还让胡亥沉迷享乐,修建豪华的骊山陵墓,进行不必要的军事扩张。朝廷内的反对声音被赵高利用“指鹿为马”的把戏一一铲除,忠诚的官员要么被杀害,要么被流放,甚至丞相李斯也未能幸免。

然而,胡亥真的是完全听命于赵高吗?竹简中的记录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它提到,在刚继位时,胡亥曾有过尝试掌握权力的迹象。他下令查处一些腐败案件,并力图恢复朝廷的秩序,但这些尝试很快遭到赵高的阻挠,试图接近胡亥的人被逐出宫廷。

更重要的是,胡亥可能根本不知道赵高的许多阴谋。竹简中提到,赵高在许多关键决策上并未征求胡亥的同意,而是以胡亥的名义行事。胡亥的“昏庸”或许只是赵高塑造出来的假象。胡亥在面对赵高的政变时,未能作出有效反应,最终在逼迫下自尽。他的悲剧或许并非源自自身的无能,而是赵高的操控所致。

赵高的名字与“奸臣”几乎划上等号,在《史记》里,他是篡改遗诏、搅乱朝政的罪魁祸首,甚至陷害了辅佐两代帝王的丞相李斯,使其被囚禁并最终腰斩。然而,竹简的出土让人重新审视赵高的角色。它提到,赵高并非完全是个人的野心驱使,很多他的决策其实是胡亥的命令,而他不过是执行者。

竹简中有一句话至关重要:“赵高奉二世诏,以立刑政。”这意味着,赵高推行的许多苛政,实际上都是胡亥的同意下实施的。赵高或许并不是最早提出废除扶苏的人,竹简提到,秦始皇生前的决定是由李斯和冯去疾共同商议,赵高可能仅仅是一个执行者,而不是主谋。尽管如此,这并不能完全洗清赵高的责任。在胡亥死后,赵高仍然表现出巨大的野心,扶植子婴为傀儡,最终却因为权力斗争被除掉,落得身死族灭的结局。

相关内容

工程服务提供商Legenc...
雷递网 雷建平 9月13日 工程和维护服务提供商Legence(股...
2025-09-13 17:43:44
原创 ...
9月13日上午,在东京进行的2025年田径世锦赛结束了男子铅球预赛...
2025-09-13 17:41:34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秋意浓 ...
2025年9月10日,新疆巴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一家旅游度假村秋...
2025-09-13 17:38:14
鹤峰“国省双美”公路,激活...
极目新闻通讯员 胡姣童 沿“最美省道”245饱览山水画卷,循“最美...
2025-09-13 17:37:43
石圪节煤矿活化工业遗产,“...
长治石圪节煤矿矿工俱乐部广场上,红砖墙上“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标...
2025-09-13 17:33:50
原创 ...
《——·前言·——》 你是否听过刘伯温与诸葛亮的传奇故事?这两位...
2025-09-13 17:33:49
秦始皇遣使昆仑采药的证据找...
近日,考古研究者仝涛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境内发现的一处石刻引发关注,...
2025-09-13 17:33:28
以文物之光守护文明根脉
□本报记者 张体义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6月5日面向公众免费试开...
2025-09-13 17:33:12

热门资讯

清代南红玛瑙 年代背景 清代(1636-1912)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南红玛瑙开采和使用的鼎盛时期之...
原创 日... 日本军界对中国军事家的评价:刘伯承为何仅算“半个”? 尽管在抗日战争中日本被中国打败,但他们始终不...
原创 萧... 萧何是汉朝初期三位重要人物之一,深受历史学者和大众推崇,他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萧何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如...
原创 秘... 《——·前言·——》 1980年,沈阳军区,杨得志突然造访,司令员李德生没有亲自参与汇报,而是将任...
原创 岳... 在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们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就能便捷地接收到我们后续发布的类似文章,...
原创 韩... 刘邦与韩信的关系,堪称一段非常有趣的君臣关系。刘邦是那位著名的“长腿”领袖,常常出没于项羽的战场,挑...
以“应普尽普”促文物“应保尽保... 贵州遵义会议旧址,诉说着中国共产党危急关头的伟大转折;重庆涪陵乌江边的山洞,记录着西部三线建设的峥嵘...
哈佛大学东亚史学者:古蜀文明对... 今年6月10日是首个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当地时间6月9日,中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文明对话国...
原创 刘... 做生意的朋友都知道,第一桶金的重要性不可小觑。那么,在历史上那些争夺天下的诸侯和军阀眼中,首块领地的...
原创 耄... 在中国漫长的科举考试历史中,涌现出许多令人惊叹的"高龄考生",他们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