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后宫中,嫔妃通常凭借子嗣的高贵身份而得以晋升,母凭子贵或母凭女贵的情况屡见不鲜。然而,康熙皇帝的后宫却有一位特别的女性,她不仅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晋封,还因女婿的显赫身份而进一步提升,她就是通嫔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这个姓氏在清朝历史中非常著名,家族中曾有许多出色的女性,例如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大妃,以及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然而,这两位的结局都不算美好,一位因故被迫殉葬,另一位则未能得善终。尽管如此,康熙朝仍有一位出自乌拉那拉氏的名妃,她就是位列四妃之首的惠妃。惠妃年轻时深得康熙宠爱,还为皇帝生下了大阿哥胤褆。然而,随着胤褆和养子胤禩卷入了激烈的夺嫡之争,雍正继位后,惠妃不仅未获尊封,还目睹了两个儿子遭遇了巨大的政治打压。可见,惠妃的结局并不幸福。
与之不同的是通嫔。通嫔出身于内务府正黄旗的包衣女子,其父常素保虽是七品监生,但身份较为卑微,这也注定了她在宫中的起点并不高。她的家族背景并不显赫,这使得她的宫廷生涯最初也只能从宫女做起。
康熙十六年,常素保的女儿詹吉迈(即通嫔)与其他几位包衣女子一同被选入宫中,成为一名宫女。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十六年对于清朝宫廷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康熙帝首次大规模册封后宫,除了皇后和贵妃,另外还册封了七位嫔妃。然而,通嫔的名字并不在其中,她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宫女。根据宫廷档案,康熙时期大部分伺候皇帝的人员是太监,宫女能单独接近皇帝的机会非常有限,因此很难被宠幸。只有那些资质出众、经过皇后推荐的宫女才有可能被纳入后宫。显然,通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某年,通嫔因其出色的表现被推荐给了康熙,并最终获得了宠幸,晋升为贵人。尽管如此,若想在后宫中脱颖而出,必须为皇帝诞下子嗣。通嫔并未让康熙失望,在康熙二十四年,她顺利为康熙生下了一位女儿,皇十女,即六公主。这位六公主深受康熙宠爱,在22岁时被封为和硕纯悫公主,并被嫁给了蒙古喀尔喀部的台吉策凌。
策凌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出生于喀尔喀部,康熙三十一年,他随祖父丹律投奔清朝,并迅速获得了康熙的青睐。康熙将这位年轻的蒙古王子接入宫中抚养,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一婚姻不仅是康熙对策凌的看重,更是一次政治上的投资。策凌所在的喀尔喀部对清朝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遏制准噶尔部的军事斗争中,策凌的作用不可忽视。康熙从三十一年起便开始培养策凌,到了四十五年,六公主被嫁给策凌,后者也顺利打击了准噶尔部。
康熙的眼光果然非凡,策凌在康熙末年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到了雍正时期更是声名鹊起。雍正九年,他在鄂登楚勒大捷中取得辉煌战绩,被封为和硕亲王,并授予了喀尔喀大札萨克。雍正十年,策凌再次获得光显寺大捷,赐号“超勇”,并晋封为固伦额驸。遗憾的是,他的妻子纯悫公主——六公主在婚后四年,即康熙四十九年去世,年仅25岁。
虽然纯悫公主英年早逝,然而,她的功绩与名声并未因此消失。策凌的功绩让清朝朝廷更加重视他,而在雍正帝的指示下,纯悫公主被追封为固伦公主。这样一来,尽管她的母亲乌拉那拉氏只是康熙的一位庶妃,却因女婿策凌的荣耀而也享有了固伦公主的荣誉。
除了纯悫公主,乌拉那拉氏也因女婿的显赫地位而获得了尊荣。雍正二年,乌拉那拉氏与其他前朝妃嫔一同获得了尊封,成为了“皇考通嫔”。这次封号,实际上是她依托女婿策凌的显赫地位所获得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策凌的军事才能不断得到展现。雍正十一年,他被任命为定边左副将军,负责领导喀尔喀部的四支兵力,这一职务象征着最高的荣耀。乾隆元年,策凌驻扎在乌里雅苏台,开始了新的征战生涯。直到乾隆九年,通嫔在宫中去世,策凌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支持下,获得了显赫的荣誉。
乾隆十五年,策凌去世,享年78岁,谥号“襄”,并被追尊入祀贤良祠。其子成衮扎布继承了爵位,并成为札萨克亲王,后来甚至与皇室再度联姻,成了与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的名义上亲戚。尽管成衮扎布并非纯悫公主的亲生子,但他与皇七女的婚姻再一次将策凌家族与清朝皇家紧密相连。
这段历史无疑彰显了乌拉那拉氏家族的荣耀和深厚的政治背景,虽然她本人并未直接通过子嗣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誉,但通过与女婿的关系,她同样享受了许多特殊的荣誉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