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阅读此文之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以便日后能够继续收到我们推送的相关文章,同时也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您对我们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源泉~
文|张润晨
编辑|t
伏尔加河旁的寒风刺骨,仿佛刀刃般割在脸上,连蒙古人惯常穿戴的皮毛斗篷也难以抵挡那股令人发抖的冷意。渥巴锡站在冰冷的河岸边,背对着沉寂的河流,面向东方,深深地吸了口气。此时此刻,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念头——回家,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回到那些祖先曾经生活的那片熟悉的故土。这片曾一度让土尔扈特人幻想为新家园的广袤土地,已经无法承载他们未来的希望。
自土尔扈特人来到这里已经过去了140年,然而,他们的家园早已变得陌生,渥巴锡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回家。1771年,收到清朝的邀请函之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带领部族踏上了回归的征途。这个由近20万人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渥巴锡知道,通往祖国的道路充满了艰险与挑战。
沙俄绝不会轻易放他们离开,而沿途的风雪、饥饿、疾病,甚至敌人的伏击,都像潜伏的猛兽,时刻等待着他们的失误。尽管如此,渥巴锡依然坚定选择启程,因为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迁徙,而是他们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战。
这段漫长的东归之旅,其实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那时,土尔扈特部曾是蒙古瓦剌四部之一,名列西蒙古的强大势力。可是,蒙古内部复杂的四分五裂局面,使他们不得不一再卷入无休止的内战,而北方的沙俄则在不断扩张,企图将这片辽阔的草原纳入自己的版图。
1616年,沙俄势如破竹,准备吞并蒙古各部,但却遭遇了土尔扈特人的顽强抵抗。这个时候,土尔扈特部的首领意识到,继续停留在原地,只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威胁。他们派遣探险队前往寻找新的栖息之地,最终在伏尔加河下游发现了一片无人控制的富饶土地。
1628年,25万土尔扈特人带着希望与梦想离开了故土,展开了艰苦的西迁之旅。两年后,他们终于到达伏尔加河岸,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迁徙过程充满艰难与困苦,但当时的土尔扈特人依然对未来充满了期许和信心。他们建立了自己的议事机构,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然而,好景不长,沙俄的扩张并未停歇,尽管土尔扈特人顽强反抗,但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已深陷沙俄的控制之中。
沙俄的势力不断壮大,土尔扈特部的处境愈加危险。沙俄的压迫手段日益严苛,不仅剥夺了他们的自主权,还强行实施了一系列残酷的政策。为了彻底削弱土尔扈特人的反抗意志,沙俄甚至实施了人质制度,强迫部族成员为沙俄所用。
1744年,土尔扈特可汗的儿子萨赖被沙俄扣为人质,并最终在狱中死去。这一事件激起了土尔扈特人的愤怒与绝望,也让渥巴锡开始深刻反思他们的未来。
20年后,沙俄再度要求土尔扈特部的新可汗渥巴锡交出儿子做人质,渥巴锡无法再忍受这一切。他明白,若继续停留在伏尔加河,整个部族必将遭遇灭顶之灾。
与此同时,清朝的康熙与乾隆两位皇帝多次派遣使者与土尔扈特部联络,热切表达了迎接他们回归的意愿。祖国的召唤与沙俄的残暴压迫交织在渥巴锡心中,坚定了他回归家园的决心。1771年,土尔扈特部决定踏上东归之路,回到曾经的故土。
当东归的消息传遍部族时,土尔扈特人心中既充满激动,也弥漫着忧虑。每个人都知道,这条路并非坦途。那段从伏尔加河到中国疆域的路程,横跨欧亚大陆,长达5000多公里。途中,他们不仅要面对沙俄的追击,还可能遭遇沿途野蛮部族的劫掠。
而且,极寒天气、食物短缺、疾病蔓延等难题,随时都可能成为他们无法跨越的障碍。尽管如此,渥巴锡依然没有动摇决心。1771年1月,17万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的指挥下,正式踏上了漫长的东归之路。
刚一启程,他们就遇上了极为严酷的天气,冰冷的寒风与暴风雪使得每一步都异常艰难。为了保存体力,渥巴锡决定采取昼伏夜出的策略,利用黑夜来避开沙俄的眼线。然而,沙俄军队还是很快追了上来,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场残酷的战斗。
土尔扈特人只能一边与沙俄作战,一边匆忙逃离。许多人在战斗中倒下,而寒冷和饥饿也成了他们无法避免的敌人。每次短暂的停歇,渥巴锡总能看到那些因体力不支倒在雪地中的同胞。尽管如此,他明白,东归的路已无回头之路。
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乌拉尔河附近。沙俄军队终于追上了土尔扈特人,双方展开了生死对决。渥巴锡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竭力保护老弱妇孺。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尽管土尔扈特人拼尽全力,但面对强大的沙俄军队,他们依旧无法获胜。最终,数千名土尔扈特战士倒在血泊中,这场血战使得东归大军元气大伤,剩下的路程愈加艰辛。
随着队伍中的老弱病残者体力不断下降,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们。然而,渥巴锡从未动摇,他深知,只有坚定信念,才能带领更多的人重返故土。随着东归队伍的前行,死亡的阴霾越来越重,病、饿、冻死的人数持续上升,每一步都像是走在生死边缘。
然而,即便如此,生还的人仍旧继续前进,他们明白,停下意味着更惨烈的命运。尽管这段旅程充满了艰难与痛苦,但正是家园的召唤支撑着他们坚持了下来。
几个月后,经过无数牺牲与坚韧,8万土尔扈特人终于抵达了清朝的边疆。渥巴锡带领着幸存的族人,来到了伊犁河畔。当他们看到祖国的旗帜时,许多人热泪盈眶,那一刻,他们知道,这条血与泪的道路终于走到了尽头。
乾隆皇帝得知土尔扈特东归的消息后,亲自下旨接见渥巴锡等人。清朝不仅为他们安排了新的栖息地,还赐予了大量粮食和物资,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渥巴锡被封为一等台吉,土尔扈特部也正式纳入清朝版图,定居在伊犁河流域。
此后,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绘制了《土尔扈特归顺图》,以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
土尔扈特部的东归,不仅使他们摆脱了沙俄的压迫,还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次游牧民族的大规模迁徙。
虽然大部分土尔扈特人成功回到祖国,但也有少部分人留在了伏尔加河流域,他们的后代如今是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的主要民族。卡尔梅克共和国成为了欧洲唯一的黄种人共和国,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佛教文化和蒙古民族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