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长林王萧庭生是否曾受到大梁朝廷或皇帝的猜忌?从历史上看,几乎所有朝代的统治者都希望自己能够稳固至上,绝不容忍“功高震主”的人物存在。举个例子,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后,立即处理掉了那些在战斗中功绩过高的将领,很多昔日的英雄都成为了他的“刀下亡魂”;同样,汉高祖刘邦也将曾为他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们悉数打压。难道大梁的皇帝对于长林王这样一个“功高震主”的存在毫无防备吗?难道他没有想过,凭借长林王如今的实力,他完全有能力取而代之?然而,结局却出乎人们的预料……
承袭长林风骨
大梁朝的皇帝,难道对手握兵权的长林王没有任何防范吗?长林王萧庭生作为北境的统帅,掌控着强大的军队,长林军是他亲自组建的,他的权力如此庞大,难道不会引起朝廷的不满?事实上,长林王的高位和显赫的权力,的确引起了不少大梁朝廷重臣的猜忌,尤其是内阁首辅荀首辅。荀首辅在朝中时刻设下障碍,处处针对长林王,意图削弱他在朝廷中的影响力,防止政权更迭。然而,荀首辅并没有看清长林王的真正实力。长林王不仅继承了长林的风骨,那股“忠诚”的精神已经深入骨髓,更重要的是,他不仅是梅长苏的得意门生,还是皇室的亲王后裔。他的父亲因朝堂变故遭遇牺牲,他深知朝廷的血腥斗争,他绝不愿意看到大梁再次陷入政权更替的动荡。
兄弟情深
在电视剧中,有一幕特别动人,长林王和梁帝下朝后在回廊里讨论北境的事务。梁帝因身体不适开始咳嗽,长林王关心地劝他多加保重,甚至建议他回去休息,并尽快召太医。虽然梁帝表示并无大碍,但长林王坚持劝说他休息,见梁帝咳嗽加剧,长林王再次显露出深切的关怀。在这一刻,梁帝幽幽地说:“天底下只有王兄和先皇敢管朕。” 长林王却谦虚地回答:“臣岂敢?” 梁帝则轻松地说:“你就管了。”这段对话表明,他们已经从朝堂上君臣的关系转化为真挚的兄弟情谊,只有长林王敢于如此直言,也只有梁帝会在他面前展现出依赖和撒娇。
category:history,content:
当得知莱阳太夫人在世子妃蒙浅雪的装盒上做手脚,加入了能使人不孕的东海珠鲛,梁帝首先惊愕,随后问道:“这东海珠鲛是何物?” 得知此物极寒,能让人无法怀孕时,梁帝的眼神充满痛惜,他看着长林王,心中满是对这位兄长的愧疚和痛心。多年无嗣的蒙浅雪,竟是因为东海珠鲛的阴谋,差点让长林王府断后。梁帝叹息不已,内心的愤怒与疼惜交织。他后悔没有当初下决心,彻底铲除莱阳王府,才导致了今天的尴尬境地。梁帝的担忧与痛惜,不仅展现了兄弟间深厚的情感,也体现了他对长林王无私的关爱。
亲授兵符
当长林王世子萧平章驻守的甘宁防线在大禹铁骑进攻下出现溃败时,长林王焦急万分,急忙进宫请求皇帝赐予兵符支援。历史上,只有皇帝才有权持有调兵的兵符,这是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大梁的皇帝毫不犹豫地将兵符交给了长林王,尽管荀首辅强烈反对,但梁帝依旧坚定地将兵符交给了自己信任的长林王。这一举动显示出皇帝对长林王无比的信任,表明了他完全信赖长林王,不仅仅是因为兄弟之情,更因为长林王有能力掌控军队、保卫国家。如果梁帝对长林王有所怀疑,绝不会将这种关乎帝国命运的兵符交给他。
临终托孤
当梁帝在临终之际,知道自己即将离世,他心中深知自己若不在了,长林王府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在朝堂权力斗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长林王可能会被踢出局,甚至在晚年过得不好。于是,梁帝紧急召见了宁王叔,商议如何保护长林王。宁王在得知长林王的忠诚后,毫不犹豫地表示,长林王忠心耿耿,绝无私心,所有的努力和牺牲,都是为了大梁。宁王认为,唯一能够保护长林王的办法,就是赋予他更高的权力,让他站在金陵朝堂的最高处,才有可能保全自己和长林王府的未来。最终,梁帝决定在临终时封长林王为“摄政王”,并将最高的权力交给他,以此保护兄长,确保家国安定。
结语
在《琅琊榜》的最后一集,长林王和梁帝在宫廷内追逐嬉戏的场景让无数观众动容。特别是在《琅琊榜Ⅱ》中,梁帝临终时两声“哥哥”的呼唤,更是深深表达了弟弟对哥哥的无尽牵挂与不舍。这种深沉的情感,体现了长林王和梁帝之间那种超越君臣的真挚兄弟情。由此可见,大梁的皇帝对长林王萧庭生从未有过一丝猜忌,反而始终信任他,并无条件地依赖于他。这段兄弟情深的故事,也让人感受到在权力斗争中,依然存在着真挚与温暖。
下一篇:商都沙龙:藏在甲骨里的商朝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