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四年秋七月,明成祖在明军准备征服安南之前,对将领们发表了讲话:“罪人既得,即择陈氏子孙之贤者立之,使其治理一方,之后再带兵归去,向宗庙告捷,扬名立万,此是我所期望的。”从这番话来看,明成祖并非仅仅为了征服安南而出征,他有着更深远的计划。到永乐五年(1407年)五月,明军仅用了10个月便成功俘获了胡氏父子,完成了其战略的第一步。根据原定计划,接下来的任务应该是在安南寻找合适的人选,重新将政权交还给安南人。然而,明成祖并未依照此计划执行,而是决定直接对安南实施长达20年的统治。
关于明成祖态度转变的原因,史书中记载称,陈氏后裔已被胡氏满门抄斩,明军遍访安南全境,未曾找到一名陈氏子孙。恰在此时,明军统帅张辅上报称,有千名安南老者恳请重新设立郡县。此时,明成祖采纳了张辅的建议,决定在安南设置郡县,开始实行直接管理。然而,陈氏后裔的绝迹并不是明朝占领安南的唯一理由。
实际上,明成祖并未认为只有陈氏后裔才有资格统治安南。回顾历史,明成祖在胡氏欺瞒下,曾册封胡氏为安南国王。即便陈氏后裔已断,依旧可以另选贤者来担任安南新君。至于那千名老者是否真的存在,或他们是否真心希望重建郡县,现如今已经无法考证,但很有可能是张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安排的一场戏。
那么,明朝征服安南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明成祖以雄才大略和好大喜功的个性,在成功征服安南后,萌生了开疆拓土,创造历史伟业的雄心。其次,安南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一部分,唐代之前,安南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管理。宋朝以后,许多士大夫心中都有“郡县安南”的情怀。此时,明朝一些官员和将领以及归附明军的安南官员都强烈要求在安南设郡县,明显迎合了明成祖的决策心理。再者,得益于明军策略的成功,安南百姓的广泛支持,明军征服安南几乎未遭遇太大阻力,最终顺利取得了胜利。明军已经完全控制了安南,这为明成祖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客观条件。
至于那千名老者的请愿是否真实,仍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测,张辅的上报可能是为了配合政策需求所做的安排。明成祖是否因此而决定重置郡县,已经不重要。真实的动机可能来源于他对安南控制的更深层次愿望。
永乐年间的征安南战争,背景复杂且历时较长,因此关于战争性质的解释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明军出征安南的主要动因有三个:第一,胡氏多次侵犯明朝边境,屡次派兵入侵广西、云南,劫掠民财并杀害百姓,逼迫明朝不得不出兵还击;第二,当时安南和占城是明朝的藩属国,胡氏侵犯占城,明朝应占城国王的请求出兵安南进行干预;第三,胡氏篡位自立,废除了明朝册封的陈氏,而明朝作为正统王朝,出兵安南以维护自己的权威。基于这三点,明朝出兵安南无疑是正义、仗义和正统的,因此得到了包括安南人民在内的大力支持。
然而,随着明朝成功控制安南并镇压了安南的反明起义,这场战争的性质逐渐发生了转变。从最初的正义战争变成了侵略战争。战争的目的也从最初的恢复正统和维护安南稳定,演变为维护明朝在安南的统治地位。这也反映出明朝封建统治者在历史背景和封建体制中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