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的将领中,有一些人名声虽不显赫,却始终在重要岗位上任职,早早地进入了大军区的最高职位,例如冼恒汉。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他在大西北地区任职,先后在兰州工作和生活了整整27年。冼恒汉不仅担任了兰州军区的政治委员,甚至还兼任甘肃省的第一书记和省革委会主任等多个重要职务,甚至被指定为西北地区的召集人,位置稳定如磐石。
冼恒汉出生于红二方面军,在长期的从军生涯中,他始终在贺老总的指挥下工作。在解放战争期间,贺老总领导的部队被交给了彭总指挥,并成立了西北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冼恒汉在军队中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政治工作,并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担任了西北军区政治部的副主任和主任。此时的西北军区,干部外调和部队精简整编,留下来的干部及军队队员数量相对较少。1955年,随着西北军区的撤销,随后成立的新疆和兰州军区中,能够胜任兰州军区政委职位的人选并不多。在这个背景下,西北军区的主要军政领导干部必须从原有的西北军区中挑选。而当时,西北军区五位主要书记中,有两位已发展为地方领导,其余三位彭总、张宗逊和廖汉生则分别前往北京和南京工作。在职位上,冼恒汉担任着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具有相对较高的职务,出任军区政委自然也是合适之选。
尽管冼恒汉是出生于广西,他自1936年踏入大西北之后,便没有再离开,直到1977年才离开,1982年再次回到兰州生活,直至去世。可以说,他的绝大部分光阴都倾注于了西北的建设与发展。
1967年,随着大规模运动的展开,地方领导层面临巨大冲击。军队也开始参与社会事务,冼恒汉在这段时间担任甘肃省的第一书记和省革委会主任,负责地方的各项工作。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中央要求加强战备工作,冼恒汉接到上级的电话,要求他与张达志商议部署西北地区的紧急战备工作,并告知他将作为西北地区的牵头人。
由于当时的运动,西北局已名存实亡,各省各自为政。为了便于管理,领导决定指定冼恒汉为西北组的召集人。对此,冼恒汉自觉不敢当,他认为自己在军队工作多年,对地方情况掌握不足,难以胜任。他一再推荐有丰富地方工作经验的李瑞山和胡继宗等人,但领导却回应道:“你要当仁不让嘛!不要过于世故!”面对上级的决定,他只能无奈接受。
有一句话说得好,责任越大,失误也越多,而不做事则不会犯错。在那段特殊且敏感的时期,许多干部难免出现失言和失误,而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每一步行动都有申请和汇报。如果出现追责,他们认为这都是执行上的错误。冼恒汉在工作中也难免犯错,尤其是在兰州铁路局一度陷入混乱之际,他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支持了某一派别并打压了另一派。在1977年4月,他被召到北京,被告知撤销所有职务。上级认为他不适合继续留在甘肃工作,于是进行了重新分配,经过5年的等待才得以退役,期间他的待遇也降至师级,直到1985年才重新升至正军级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