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年,董卓的叛乱震动了汉室,董卓手下有两位赫赫有名的猛将——马中赤兔吕布和骁勇善战的华雄。十八路诸侯联合围攻董卓守卫的虎牢关,派遣了俞涉和潘凤等骁将迎战华雄,可惜两位将领先后被华雄斩杀,这使得董卓军的气势愈加高涨,而十八路诸侯的士气则急剧下滑。要想重振军心,唯一的方法就是斩杀华雄,以此激励士气,恢复风采。
此时,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袁绍深知这一点,他对其他诸侯主感叹道:“可惜我军大将颜良和文丑尚未到达,若其中一位在场,岂容得这华雄如此猖狂?”听到这些话,关羽心中的英雄之气便油然而生,立即站出来请命,愿为诸侯军斩杀华雄。袁绍看了一眼关羽,当时关羽尚未有显赫的官职,几乎像个草民,袁绍心中并不看好他。
然而,曹操却不同,他凭着敏锐的眼光,立刻意识到关羽的不同寻常,认为关羽的气度威仪非凡,不是寻常武将。他巧妙地劝说袁绍,让关羽出战,并倒了一杯热酒,送到关羽面前。关羽看了看酒,淡然说道:“等我斩了华雄,再来饮这杯酒。”果然,不多时,关羽便斩杀了华雄,随后迅速回到阵营,喝下曹操为他准备的热酒,酒竟然还是温热的,这便是传世名段“温酒斩华雄”的由来。
然而,这场战斗中,关羽独自斩华雄的情形,是否真如演绎所呈现的那般独特呢?若仔细分析,关羽并非唯一能够斩杀华雄的大将。首先,关羽的三弟张飞,他的武艺更是让吕布都心生忌惮,何况华雄的武艺远远不及吕布。若张飞出战,斩杀华雄恐怕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而曹操麾下的猛将,更是不容小觑。虽然典韦、许褚、张辽和张郃等将领尚未完全归附曹操,但他麾下依然有三位出色的将军,完全有能力斩杀华雄。那么,曹操为何没有派遣这些大将出战呢?
原因就在于曹操的狡猾与深思熟虑。曹操看到华雄连斩两位大将,正是气势如虹,士气高涨,若此时派遣夏侯惇、夏侯渊或曹洪等亲信堂弟出战,若有闪失,损失的将不仅仅是一个部将,而是亲人,这对于曹操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曹操深知,这些亲弟若战死,日后如何统领将军、如何稳固军心?于是他选择了等待,直至关羽挺身而出,曹操方才把这个“温酒斩华雄”的任务交给了他。
事实上,曹操的三位堂弟的武艺皆不容小觑,尤其是夏侯惇,他曾与吕布和关羽交过手,是极为出色的大将。若夏侯惇出战,斩华雄可谓手到擒来。至于夏侯渊,他的武艺仅次于夏侯惇,和夏侯惇的切磋多次,而作战勇猛,性格刚烈,即便在后来的汉中之战中也能得到刘备的极高评价。若夏侯渊出战,斩华雄也毫无问题。曹洪则在后来的潼关大战中,凭借卓越的勇气和坚韧力与马超战斗不败,成功保卫曹操,若他出战华雄,也定能立下赫赫战功。
除了这些,孙坚同样是一位可以轻松斩杀华雄的英雄。孙坚素有“江东猛虎”的美誉,其武艺更是超群。他斩杀华雄的历史记载出现在《三国志·吴书》中,记载了孙坚亲自斩华雄、打败董卓的都督,这才是历史的真实面貌。关羽的“温酒斩华雄”,不过是后人演绎中的精彩故事。
如此看来,关羽斩华雄的传奇故事,不仅让人敬仰,也为关羽的形象增添了不少光辉,但其背后是否只是小说的创作,不妨再思索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