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的故事远非真实,它的真实性一直备受质疑。这个情节的主要来源于《史记·赵世家》,但它的故事内容充满了不合逻辑的部分,甚至可以说是虚构。
该故事的脉络大致如下:公元前597年,晋景公三年,晋国的权臣屠岸贾,在没有得到晋景公许可的情况下,突然发起对赵氏家族的袭击,指挥军队包围了赵氏居住的下宫,结果赵家族人几乎全部遭到屠杀。然而,在这次惨剧中,有三个人侥幸存活下来:赵朔的妻子、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以及赵朔的朋友程婴。
其中,赵朔的妻子原本已怀孕,她是晋成公的姐姐,因此获得了晋宫的庇护。几个月后,她顺利生下了赵武。而屠岸贾凭借敏锐的耳目,迅速得知赵武的存在,并誓言要彻底铲除赵氏的根基。他带领兵力进入晋宫寻找赵武,晋景公对此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屠岸贾为所欲为。
为了保命,赵朔夫人决定将婴儿赵武藏在自己的裙下,祈祷天命保佑她的儿子安然无恙。如果天意要灭赵氏家族,赵武就会大哭;如果天意不愿灭赵氏,赵武便不会发出一丝声音。令人惊讶的是,赵武全程安静无声,屠岸贾最终未能找到他,并误以为赵武已经被转移。
此时,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议应对之策。公孙杵臼表示,他愿意自愿赴死,以便程婴能够承担更艰难的任务——抚养赵武。于是公孙杵臼决定赴死,而程婴则假意叛变,向屠岸贾告密。屠岸贾因此赏赐了程婴千两黄金,但公孙杵臼和无辜的婴儿却被杀害。
随着时光流逝,赵武在隐匿中长大,直到晋景公十五年,他父亲的朋友韩厥找机会要求恢复赵氏的封地。赵武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军中将领,并带领军队攻击屠岸贾,最终成功为赵氏报仇,彻底摧毁了屠岸贾家族。
程婴在看到赵武复兴赵家基业后,为了感谢公孙杵臼的牺牲,毅然选择了自杀。整个故事情节震撼人心,悲壮动人。
然而,这个流传已久的“赵氏孤儿”故事并非事实,反而包含了许多虚构成分。尽管这个故事在元朝时期迅速流行,尤其是《冤报冤赵氏孤儿》成为当时的文化热点,但它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首先,《史记·赵世家》对赵家历史的记载并不完整,尤其是关于赵氏孤儿的部分,写得过于详细,令人怀疑其真实性。其次,故事中的反派屠岸贾,只在《赵世家》和《韩世家》中出现,其他历史记载如《左传》和《晋世家》对他完全没有提及,这显然不合常理。
另外,故事中的两位主角公孙杵臼和程婴只出现在《赵世家》中,但他们的身份并没有清晰交代,且两人在故事结尾的行为自相矛盾。更值得注意的是,赵朔夫人的身份问题也存在矛盾,她被描述为晋成公之妹,但《左传》记载她实际是晋文公的女儿,这使得整个故事的细节更加模糊。
根据史料记载,赵朔实际上死于公元前589年,而《史记·赵世家》记载的“赵氏族诛”发生在公元前597年,这个时间差异说明了“赵氏孤儿”事件的真实性无法成立。
综合来看,“赵氏孤儿”故事的真实性受到了极大的质疑,它很可能源自民间流传的故事和传说,而并非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赵氏家族的复兴并不依赖于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赵武的复国之路也更多是借助了韩厥的支持,而非单纯的“孤儿”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