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建立初期,朝廷从关东地区征集军队,前往陇西戍边。当军队途经洛阳时,其中一名戍卒请求见汉高祖刘邦,并献上了一条计策。刘邦听后大喜,当场便任命他为官,并赐姓刘氏。此人之后两次向刘邦提出了重要的建议,因此被封为侯爵。那么,这位原本肩负戍边任务却最终飞黄腾达的人究竟是谁呢?
一、劝都长安
这位人物名叫娄敬,来自齐地。公元前202年,娄敬作为戍卒从齐地出发,前往陇西戍守边疆。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戍卒,但娄敬博学多才、足智多谋,不甘心就此平凡无奇。当他途经洛阳时,娄敬决定主动争取机会。他摘下拉车用的横木,身穿羊皮袄,前往找到了自己的同乡虞将军,希望能通过他的推荐与刘邦见面。虞将军建议娄敬换上一件好的衣服,但他坚持拒绝了,表示自己并不需要虚饰。
在虞将军的帮助下,娄敬成功被刘邦召见,并获赐丰厚的食物。接着,娄敬围绕着都城的问题,从周朝的历史谈到秦朝末年的混乱,详细分析了关中地区的地理优势,最终指出:“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刘邦在听取了张良和其他大臣的意见后,最终决定采纳娄敬的建议,并决定即刻西行,迁都关中。从此,娄敬被封为郎中,赐姓刘氏,号奉春君。
二、阻战未成
公元前200年,韩王信被改封至马邑并开始叛乱。刘邦得知消息后,亲自带领军队征讨。当刘邦带领军队行至晋阳时,得知韩王信与匈奴结盟,心中愤怒,于是立即派遣使者前往匈奴探查情况。使者回报说,匈奴军队主要是老弱病残,认为他们可以轻易战胜。随即,刘邦指派娄敬前往,但娄敬却不同意这个看法,他认为这是匈奴的诡计。他对刘邦说:“臣此次前往,只见羸弱的老弱病残,此必是匈奴诱敌之计,伏兵待机,一旦出击,我军难以应对。愚以为匈奴不宜轻易出战。”
刘邦大怒,认为娄敬在误导军心,当场斥责道:“齐虏!靠嘴巴得官,今天竟敢出言不逊,败坏我军士气。”于是,娄敬被软禁在广武。然而,刘邦的军队在继续进攻时,竟然中了匈奴冒顿单于的计策,被困在白登山,历经七天才得以脱困。回到广武后,刘邦立刻释放娄敬,并感慨道:“我因你的言辞,未曾轻举妄动,最后才避免了更大的困境。”刘邦最终加封娄敬为建信侯,食邑两千户,以示奖赏。
三、和亲移民
匈奴的骚扰给西汉的边境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而当时的汉朝实力难以与匈奴抗衡,刘邦十分忧虑。他于是向娄敬请教应对之策。娄敬根据双方的实力对比,提出了和亲策略。他建议刘邦,将长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并且提供丰厚的嫁妆,以换取匈奴的和平。他对刘邦说道:“陛下若能将长公主许配给匈奴,厚赠财物,匈奴必然会以此为荣,渐生好感,必然愿意与我和亲。”刘邦采纳了娄敬的建议,派遣他前往匈奴,成功达成了和亲协议。
然而,娄敬的眼光并不仅止于和亲。在返回途中,他又发现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匈奴的白羊王、楼烦王距离长安只有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即可抵达秦中,而关中地区人口稀少,防线薄弱。娄敬再次向刘邦提出了建议,指出:“东有六国遗族,宗族强盛,一旦发生变故,陛下可能难以安稳。”因此,他建议刘邦将六国的后裔以及豪族迁往关中,以增强防守力量。刘邦听取了娄敬的建议,成功实施了移民政策,进一步稳固了西汉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