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字乖崖,是宋朝太宗赵光义与真宗赵恒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他以个性古怪而闻名,自号“乖崖”,文集也因此被称为《张乖崖集》。
张咏的古怪程度,可从一段小故事中看出。这段故事记载于北宋僧人文莹所著的《玉壶清话》中。故事发生在张咏主政四川时,他某次去吃馄饨。可当他低头时,戴在脖上的项巾带子不小心掉进了碗里。他重新整理了一下项巾,但没想到带子又再次掉进了碗中。如此反复几次,张咏终于忍不住了,怒气冲冲地把项巾取下,丢进碗里并说道:“请你吃,请你吃!”然后,他气愤地起身离开了。这种看似荒唐的行为背后,却也透露出张咏不拘一格、敢于表现自我的个性。
尽管性格古怪,张咏却有着卓越的智慧和正直的为人。据史书《宋史》记载,张咏在第二次主政益州时,四川一带曾长期使用铁钱作为货币。然而,这些铁钱非常沉重,通常重达数斤,携带起来极为不便,严重影响了地区间的贸易往来。于是,张咏发挥他的创新精神,以桑树叶为原料,发明了一种专用纸张,印制出类似今天纸币的“交子”。他规定,每张交子等同于一贯铜钱,极大地便利了商贸流通。后世称他为“纸币之父”。不久后,宋仁宗时期,官方设立了交子务(即交子所),专门负责交子的发行和兑换,并禁止私人造币,这一制度构建了类似现代银行的机制。
除去发明交子,张咏在判案上同样具有智慧和独特见解。据《青琐高议》记载,张咏曾在杭州担任知府时,处理过一起兄弟间分家不公的案件。沈章状告哥哥沈彦不公平分家,张咏检查了案情后,认为前任知府已经审理过此事,于是轻轻责打了沈章几杖,并把他赶走。然而,半年后,当张咏经过沈章家门口时,他突然想起此事,便命令将两家的所有人召集到一起,安排他们交换住所。此举使沈章和沈彦互换了住处,也让两人各自的财产发生了交换。通过这种方式,张咏巧妙地解决了两家之间的矛盾,使得他们不再争执,体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不仅如此,张咏的急智也在一个小插曲中得到了体现。某次,张咏在阅兵时,突然遭到士兵们齐声高呼“万岁”的举动,令他一时陷入尴尬境地。为了避免产生误会,张咏迅速应变,翻身下马并向北方的汴京(即今天的开封)方向拜了三次,继续喊着“万岁”,然后平静地骑上马离开了。尽管当时可能内心慌乱,但他凭借冷静和智慧成功化解了这场突发的危机。
张咏在川蜀地区的治理,最初并不平静。川蜀之地因天灾、重赋和贪官盘剥民众,曾发生过王小波起义,后由李顺接管起义军,攻占成都,建立“大蜀王”政权。宋太宗闻讯大为震惊,派宦官王继恩前往平定。最终,王继恩成功收复成都,但却对民众进行了暴力镇压,导致民心愈加动荡。张咏接管益州后,及时向宋太宗上报情况,成功派遣官员前往监督军队,安抚了局势。
然而,尽管经过一番努力,川蜀地区的民心依旧不稳。张咏继续采取一系列安抚措施,例如释放被王继恩抓捕的“乱党”,并允许百姓私下贩卖盐分来维持生计。这些做法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好感,甚至有部分官兵暗中与张咏联络,打算推举他为帝。
某次阅兵时,张咏骑马出场,突然士兵们齐声高呼“万岁”,意图逼迫他接受帝位。张咏见状,心中一惊,但凭借急智,他巧妙化解了这一危机。事后,张咏最终成功平定了刘旰的起义,恢复了益州的平稳,并升职返回朝廷。
张咏的仕途顺利,屡次晋升,最终任职陈州,并获得“尚书右仆射”的丞相职务,享年安详,谥号“忠定”。他的一生,既充满了智慧和应变,也充满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