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是大清王朝最后一次召开的早朝,历史的长河在这一刻静止。隆裕皇太后携着仅六岁的溥仪,步入了庄严而熟悉的养心殿。这里曾是自雍正以来历代清朝皇帝的居所,承载着无数的皇权梦幻与历史辉煌。然而今日,隆裕皇太后将亲手为这个庙堂的传说画上句号。早晨,太后并未如往常那般垂帘听政,而是与宣统皇帝共同坐于御座之上,似乎在努力抵抗着即将到来的命运。
王公大臣与文武百官们不再如以往那样行“三拜九叩”的传统礼节,反倒是仅向溥仪和隆裕太后低头鞠躬三次,简短却显得无比沉重。此时,隆裕太后在退位诏书上盖下了印章,仿佛是为这段历史做下最后的注脚,庄严而又悲剧地宣布大清江山归还于天下百姓。她止不住心头的悲痛,泪水自眼角涌出,滴落在印章之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她不仅为自己无法挽救这沉重的局面而悲伤,也为大清的兴衰成败在她手中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终结而感到痛心。随之而来的,是一场集体的悲哀,所有的王公贵族也不禁潸然泪下,心中满是对这一百年盛世的无奈与惋惜。他们愧疚于未能捍卫大清江山的责任,从今往后再也没有能依靠的权力与地位。
在这一片悲恸的氛围中,年幼的溥仪却依旧感到困惑。他三年前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幼儿园小朋友,却因突如其来的变故成为了小皇帝;又在短短三年内经历了从登基到退位的跌宕起伏。今日无论他如何理解这一切都无关紧要,因为今天注定是大清帝国生命的终结之日,象征着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将随着这一幕划下了终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