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知道,在秦始皇的陵墓中蕴藏着大量的水银。然而,为什么考古学家一直不敢进行发掘呢?首先,水银的毒性极强,且容易挥发,如果不小心贸然挖掘,将可能导致中毒的严重后果。事实上,陵墓内的水银数量惊人,专家初步估计约有100吨之多。这么庞大的水银量又是如何被确认的呢?在秦始皇陵墓四周生长着许多石榴树,虽然这些石榴树茂盛且结实,但切忌食用。专业人士曾经对这些石榴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它们的汞含量远超安全标准,明显受到水银的污染。
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看,或许在接下来的近百年内都难以实现对秦始皇陵的探掘工作。那么,这么多水银究竟来源何处?古代人又是如何提炼出这么多水银的呢?据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巴寡妇清的女性,她的丈夫早逝后,通过出售水银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了家财万贯的商人,甚至被载入史册,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企业家。传言称,秦始皇陵中的水银便是由她提供的。当时的水银主要是通过对朱砂石进行煅烧,并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提取。巴寡妇清的家族在巴蜀一带,即今天的四川地区,正好产出丰富的朱砂石。丈夫去世后,她并没有选择再婚,而是继续经营丈夫留下的事业,专注于水银的生产,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当年的小作坊逐渐发展壮大,最终超越了她丈夫生前的经营规模。
秦始皇是个深信迷信的人,信奉长生不老的道理。由于水银具有优良的防腐特性,设计陵墓时,水银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史记》详细记载秦始皇陵的构造,称陵墓内部以水银代表四海江河,整个陵墓的设计则模拟了中国的版图。由于中国的地理环境水系众多且临海,因而必然需要大量的水银作为主要材料进行装饰和防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