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的崛起始于广袤的东北地区,而这一地区在明朝的统治下一直是明朝的领土。尽管从朱棣时期开始,大明王朝在战略上采取了收缩的措施,其对东北的影响力依旧保持着相当的强盛。然而,后金的成立后,它却在不久的时间内开始了对全国的统一,最终取代了明朝。自从努尔哈赤发动反明之战以来,他的每一步发展几乎都是在明朝的鼻尖下进行的。奇怪的是,明朝对于这样的情况却无可奈何,直至自身的力量日益消退,这究竟是为何?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虽然蒙古人暂时撤回北方,但他们并未被完全消灭,实力依然值得警惕。因此,在洪武年间,朱元璋一直致力于北伐,力图打击残存的蒙古力量。在东北地区的南部,他设立了辽东都指挥使司,并将卫所制度扩展至其中。在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又在黑龙江的下游建立了奴儿干卫,成功招抚了海西、建州以及野人女真等部落的首领,使得这一地区初步实现了明朝的统一。
随着残存的元朝势力被彻底消灭,明廷遂决定将奴儿干卫升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并将其驻地设置在奴儿干城。从此,辽东以北的几百个卫所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无需经过奴儿干都司这一中介,形成了更加直接的统治结构。
女真人自古以来就居住在东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民族逐渐分化为多个部落,其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在明代被称为建州女真。正统七年(1442年),建立了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这三个卫的形成标志着满族主体部落的初步建立,逐渐壮大了其在东北的力量。
然而,随着明朝权力的逐步衰弱,其对于女真部落的影响力亦在降低,导致女真各部族的控制逐渐松动,甚至出现一些首领公然对抗明朝的状况,他们在辽东地区进行掠夺,令明朝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了强化对女真的控制,并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明朝采取了“分其枝,离其势”的策略,促使女真各部之间互相攻击、相互制约,使得其陷入了一种分裂和无休止的混战状态。如此的局面给女真各部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民众心中统一的愿望愈发强烈。
在努尔哈赤崛起的时期,其主要的军事力量是辽东总兵李成梁领导的部队。李成梁善于利用女真各部落间的矛盾,以及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来控制局势,确保自己在不断变化的战斗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