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出生就在“罗马”,但只因生在端午,生生被父亲送出宫了!这就是宋徽宗一个历史上饱受争议的皇帝,本在宫外寄养,哥哥死了才轮上他继位。为什么皇帝命也敌不过端午?端午究竟有什么来源?说“端午安康”是今人的自作聪明吗?
我们一文读懂历史上端午的6个冷知识:
连皇帝都差点丧命,古代端午“不吉利”没人过?
@张祥说历史: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然而在古代却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日,有“不举五月子”的说法,即该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是女都不能抚养长大,男孩长大后会克父,女孩长大后会克母,历史上有三位名人出生在该日,都受此观念影响,甚至差点因此丧命,他们是谁呢?
赵佶,宋徽宗,因为出生在端午节,他的父亲宋神宗为了赶走晦气,把他送到宫外寄养,等到长大后才被接回宫里,并被封为端王。然而好运却从天而降,他的哥哥宋哲宗病死了,哲宗没有儿子,作为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的赵佶,被推上了皇位,成为宋朝的第八任皇帝。
王镇恶,东晋大将,前秦丞相王猛的孙子,因为出生在五月初五日,家人便想把他送给别人家养活,以免对本族有害,可王猛见了王镇恶后很惊奇,说:“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过去孟尝君在恶日出生,而做了齐国的宰相,这孩子也将会使我们家族兴旺。”于是给他起名为“镇恶”,既有避讳的意思,又有警示的作用。
孟尝君,名田文,战国四君子之一,他就是五月初五出生的。他的父亲田婴不让田文的母亲喂养他,可是她还是偷偷地把他养大。后来,田婴见到田文,非常愤怒,田文就问田婴说:“您为什么不让养育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
田婴回答说:“该日出生的孩子长大后,身高会和屋门一样高,会害父害母。”田文又问田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还是由屋门决定的?如果是由上天决定的,您又何必忧虑呢,如果是由屋门决定的,那么只要加高屋门就可以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田婴无言以对。
别再分甜咸了,古人都吃“功能性”粽子,又能提升智力又能治病?
@惊鸿历史苑:益智粽是一种什么东西呢?顾微《广州记》记载:“(益智)其叶似襄荷,长丈馀。其根上有小枝,高八九寸,无华萼。茎如竹箭,子从心出。一枝有十子丛生,大如小枣。其中核黑而皮白,核小者佳,含之摄涎秽。或四破去核,取外皮蜜煮为粽。”益智本来是生长在广州地区的一种形似枣子的果实,而益智粽,则是将益智果去核之后,将果皮用蜜糖煮熟,然后作为馅料包成的粽子,所以益智粽也是一种甜味粽子。
粽子作为一种节日的传统佳肴以外,有一些古人认为粽子还有药用的功能,尤其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本朝纲目》作者李时珍,对粽子的药用功能十分推崇,并认为其作为一种药物,对治疗疟疾具有奇效。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摘录了古籍《太平圣惠方》记载的几味以粽子入药的药方,比如猪膏丸和狐胆丸。
古代端午节特“欢乐”,还能当做情人节 ?
@小鑫观史:在古代端午节有女儿节之称,这一天你出嫁的、在家的大媳妇儿,小闺女,都跟娘家人在一起。四百年前成书的《旧京遗事》中说,端午节无论穷人富人家的女子都喜欢出游去看热闹,而且出游还得穿上漂亮衣服,穷人家哪里买得起。但是那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服装租赁店,端午节时候专门出租各种漂亮外衣内衣。
我们发现古人在端午节这一天基本上就是吃喝玩乐,百无禁忌。其实不要说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逝世的端午节,即使是纪念自家人去世亲人的清明节,古人玩儿起来也是丝毫不含糊的。
明清时代,清明节全家出游踏青。唐高宗及武则天时期还流行过一阵子,清明祭祖时在墓园坟头间里饮酒作乐唱歌呢,基本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谓的坟头蹦迪,过滤掉古代端午节,庆祝活动中个别的奢靡攀比和盲目等陋习。端午节本是游玩的大好时光,别宅了起来,古人在过去1000年里就是这么欢乐的。
唐朝人都说“端午快乐”,说“端午安康”是今人自作聪明?
@历史的动静:唐朝时,端午节被定为官方节日,最初的庆祝活动确实充满欢庆气氛。那个时候,人们认为端午节是一场从悲伤到欢乐的庆典,是“从哀到盛”的转变,因此常常说“端午快乐”。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端午节的意义逐渐从单纯的庆祝转向了对屈原精神的深刻怀念和反思。
如今,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现代人过节更多是为了祈愿安康,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所以,大家互道“端午安康”,以示对平安健康的期盼,而不再单纯的强调“快乐”。
从历史到现代,端午节的庆祝方式经历了不同的变迁。虽然每个朝代的节日氛围与社会背景不同,但纪念屈原的核心意义始终未变。这个节日不仅仅是对屈原投江之举的纪念,更是对他忠诚于国家、不畏腐败的伟大精神的缅怀。
端午节赛龙舟难道只是为纪念屈原吗?
@咩咩说历史:在战国之前,实际上我国南方吴越地区地人们已经有了赛龙舟的活动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由此,可知端午节赛龙舟在古代的吴越地区本来就是一种对“龙”图腾的祭祀活动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
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只是后来,古代的君王将屈原树立为忠君爱国的榜样,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于是将端午节赛龙舟也归结成为纪念屈原,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只能说端午节赛龙舟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纪念屈原,不能将南方一些地区对“龙”图腾的祭祀活动与之混为一谈。
为什么屈原死后,楚国很快就由盛转衰?
@一人的历史:真正压垮屈原的,是在屈原晚年这十几年当中,秦国的动向。
就在屈原被贬黜之后不久,秦国便开始逐步东出。在这十几年当中,秦国更是拿下了整个义渠,以及巴蜀之地。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是地盘方面,楚国也比不上秦国了。此时的楚国,地盘不如秦国大,体制不如秦国先进,人口也不如秦国多。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楚王想明白了,开始支持屈原变法,也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公元前278年,秦国更是进一步东扩。这一次,秦国直接拿下了楚国的国都。而中原地区,韩魏两国也早就被秦国打残,再也无力阻挡秦国扩张的步伐。到了这个时候,屈原明白,不管自己再做什么,都已经无力回天,不可能再挽救楚国的灭亡了。
对于一个忠臣来说,最残酷的事情,莫过于自己明明知道,国家快要亡了,但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一步步走向灭亡。
屈原不愿意看到楚国灭亡,但他又无法改变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