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行是抵抗满清统治的杰出英雄。尽管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并以私盐贸易为生,但因屡次遭受官府的侵扰与压迫,内心对现状逐渐感到愤怒。最终,他选择聚集志同道合的力量,创建了捻军,誓言与清朝作斗争,成为北方战场上一位活跃的军事指挥官。
在1851年至1855年间,张乐行接连击败清军,逐步控制了淮北广阔的领土。他的势力迅速扩展,横跨江苏、河南、山东、安徽等多个省份,声势如虹。面对张乐行越来越强大的势力,清廷多次试图以招安的方式来笼络他,然而这些提议都遭到了他毫不留情的拒绝。
1856年正月,张乐行和其他捻军首领在雉河集举行了会盟。在这个重要的会议上,他被推举为“大汉明命王”,并建立了黄、白、红、黑、蓝五大军旗,捻军的总兵力达到了约二十万人,自此,捻军的起义正式揭幕,掀起了更为激烈的抗清斗争。
到了1857年,张乐行虽名义上接受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受封为“沃王”,并被委任为北方的主将,但实际上他并未完全服从指挥,依然在淮北地区独立开展战斗。次年,他与陈玉成、李秀成携手,在三河之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击毙了湘军著名将领李续宾,树立了其不屈服于外敌的形象。
然而,正因人心难测,虽然张乐行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最终却是被内奸所害。在捻军声势正盛的时刻,张乐行遭到了叛徒出卖,被不幸俘获。公元1862年,他驻扎在尹家沟,这时他的手下李勤邦早已暗中决定投靠清廷,表面上伺候张乐行,私下却秘密向清廷传递他的行踪,最终导致张乐行一家被捕,并押送至僧格林沁的大营。
被捕后,满清政权决定对张乐行及其家人施以凌迟之刑,行刑的当天,僧格林沁亲临现场观看。在审问中,僧格林沁质问张乐行:“为何造反?”张乐行毫无畏惧地回答道:“官逼民反!”这一回应让敌人语塞,显示了他的勇气与决心。
随后,满清的残暴本性在这一刻完全暴露。他们在张乐行面前,先是对他年幼的儿子施以凌迟,让他亲眼目睹家人的惨死。面对剧痛,张之子痛苦地哭叫,张乐行愤怒地怒斥:“死则死尔!效妇人乎?”展现了他对家族的无尽关爱与愤慨。
接着,清兵将张乐行的妻子钉在木驴上,经过街道游街示众后同样施以凌迟,整个过程她的哀嚎声响彻四周,令人毛骨悚然,充满了对满清暴行的愤怒与谴责。而张乐行本人则遭受了长达三天的凌迟,每割去一刀,皆有专人计数,并在伤口上撒盐,直到最后只留下一颗头颅向世人示众。整场残酷的刑罚中,张乐行始终缄口不言,毫不求饶,最终壮烈牺牲,享年五十三岁。他的坚韧与不屈令人钦佩,成为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