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牧,那个被后世称作 "赵国长城" 的将军。此刻躺在邯郸郊外的血泊里,箭镞穿透胸膛的瞬间,忽然想起二十岁那年在代地放羊 —— 那时我牵着羊群走过烽火台,看着匈奴的马队在远处扬尘,还不知道自己这辈子会用刀枪在草原上画出一道活的长城。
一、代地牧人:用羊粪蛋算兵粮的戍卒(公元前 304 年 — 前 246 年)
生在赵国代地的牧人家,爹总说 "羊吃饱了才不会乱跑,兵吃饱了才不会乱逃"。初到雁门关当戍卒,校尉让我管军粮,我却天天蹲在羊圈边数羊粪 —— 看多少羊粪能换多少粟米,算多少粟米够多少士兵吃多少天。有次匈奴来犯,都尉要出兵,我抱着粮囤喊:"粮食只够吃三天,打了败仗连羊粪都没得吃!"
后来我当上雁门守将,定下怪规矩:"匈奴来就躲进堡垒,敢擅自出战者斩!" 匈奴笑我是 "胆小鬼",士兵们骂我 "窝囊废",赵王派人来骂我,我把使者拉到粮仓看:"您瞧,这是三年攒下的粮食,够十万兵吃五年。" 夜里我摸着城墙上的弹孔想:你们骂我也好,笑我也罢,等我把匈奴喂肥了再宰,你们就知道羊粪蛋里能算出胜仗。
二、草原猎狼:让匈奴十年不敢南下(公元前 245 年 — 前 233 年)
公元前 244 年,我觉得狼养得够肥了。让牧民把牛羊赶到草原深处,匈奴单于果然带着十万骑兵来抢。我假装败退,把他们引进预设的包围圈。当匈奴骑兵冲进 "口袋",我站在山顶挥旗,早就埋伏好的战车从两侧冲出,像剪刀一样剪断他们的退路。这场仗杀了匈奴十多万人,连单于的叔叔都成了俘虏。从此匈奴十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我却在中军帐里对着地图叹气:"杀了这么多人,草原上的狼该饿肚子了吧。"
三、邯郸救火:用兵法救不了亡国的病(公元前 233 年 — 前 229 年)
公元前 233 年,秦军打到宜安,赵王把我从雁门调回来。我带着边防军南下,在路上遇见逃难的百姓,他们说秦军像蝗虫一样,把地里的庄稼全啃光了。我让士兵们把口粮分给百姓,自己啃草根行军。有人说我 "妇人之仁",我却指着远处的炊烟说:"你们看,那些冒烟的村子,都是我们要保护的家。"
在宜安,我用对付匈奴的法子打秦军:先假装不敌后退,再绕到他们背后夹击。秦军主将桓齮大败而逃,赵王封我为 "武安君"。可我拿着印玺,却觉得比当年数羊粪还沉重 —— 秦国就像草原上最凶猛的狼,打死一只还有一只,赵国这只羊,还能撑多久?
四、郭开毒计:被自己人折断的长城(公元前 229 年)
公元前 229 年,王翦带着秦军又来了。我在邯郸城外筑垒坚守,王翦派人送我一封信:"将军若降,秦王封您为万户侯。" 我把信烧了,对使者说:"我守的是赵国的土,不是秦王的侯。" 可没想到,真正的刀子来自邯郸城里。
郭开那个奸臣在赵王面前说我 "通敌谋反",赵王派人来夺我的兵权。我把虎符藏在靴子里,连夜骑马想回雁门搬救兵。路过一个小村庄,有个老妇认出我,塞给我一块干粮:"将军,当年您在雁门,我儿子才没被匈奴抢走。" 我咬着干粮往前走,眼泪掉在马鞍上 —— 原来我守了一辈子的长城,最坚固的部分不是城墙,而是百姓们的心。
终章:长城倒在自己人手里
现在我躺在史书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名字旁边写着 "破匈奴"" 却秦军 "。没人记得我在雁门攒了三年粮食,没人记得我把口粮分给百姓。人们只看见我打败匈奴和秦军,却看不见我在邯郸城外叹气 —— 赵国就像一个生了重病的人,我用兵法当药,却治不了国君的糊涂和奸臣的贪婪。
但我知道,有些墙是推不倒的。比如雁门关外的百姓,至今还在唱我编的守边歌;比如宜安之战后,那些被救下来的村子,现在还在种着我教的抗寒粟米。王翦后来打下邯郸,看见我修的营垒,对部下说:"要是李牧还在,我们哪能这么容易进来。"
夜风掠过邯郸古道,我好像又听见雁门的风声。那些跟着我守边的士兵,他们的子孙后来跟着项羽打秦军,有人还拿着我画的阵法图。原来我用刀枪画在草原上的长城,虽然被自己人推倒了,但在百姓心里,又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我李牧,从代地的放羊娃,到赵国的武安君,最后死在自己人的箭下。其实我早就知道,在乱世里,真正的长城不是砖石砌的,而是人心聚的。当赵王听信郭开的谗言时,赵国的长城就已经塌了,我不过是最后一块倒下的砖罢了。
不知道后世的将军们,在面对内忧外患时,会不会想起我这个 "画长城" 的人 —— 其实守国就像放羊,不仅要防着外面的狼,还要看好圈里的羊,别让它们被自己人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