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成语叫“珠玉蒙尘”,意思是珍贵的珠宝被尘土覆盖,常用来形容有才能的人被埋没,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历史上,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举个例子,陕西曾经有一位农民把国宝级文物陶鹰鼎当作饲料喂给了鸡,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它的价值。类似的事也发生在50年前的内蒙古。当时,一位农民在挖土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物品,因为无法辨别它的来源,他便将它随便丢到了屋顶。没想到,这件看似普通的物品竟然在风干了50年后,依然完好无损。经过专家鉴定,它竟然是一件极为珍贵的宝贝。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件宝贝呢?我们继续了解下去。
老王是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位普通农民,1965年的一天,他和几位村民一起在自家地里打地基。就在一铲子下去时,突然发现了一个软乎乎的物体。老王用手摸了摸,感觉这个东西有些凉,而且还带有弹性。他小心地拨开周围的土壤,发现这个物品呈现出一种鲜艳的橙色。
让人吃惊的是,当这个物品被从土里取出来后,竟然迅速变得坚硬如石。大家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都觉得十分新奇,纷纷称它为“怪物”。不过,由于施工还需继续进行,老王暂时将它搁置一旁,未曾再过多关注。随着时间的流逝,老王的新房子终于建好了,而那件奇怪的东西依旧被他随意丢在一旁。两个多月后,老王再次拾起这件物品,试图找出它的用途,然而依然一无所获,于是他便将它扔到了房顶。
随着四季的更替,这件“怪物”一直被丢在屋顶上,没人再去理会它。直到2015年前后,随着一些文物专家下乡普及文物知识,他们提醒村民们,如果家里发现了类似的奇异物品,最好妥善保管,因为它们很可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时,老王的儿子突然想起了父亲50年前挖到的“怪物”,于是急忙爬上屋顶寻找。
那件“怪物”依旧孤零零地躺在屋顶上,然而它的体积明显缩小了许多,几乎只有刚挖出来时的一半。老王的儿子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情,将这件物品带到了文物专家那里。最初,专家们也无法判断这是什么东西,但在听了小王的讲述后,他们查阅了相关资料,才逐渐明白了它的真相。
专家们请求小王提供一盆水,并将这件物品放入水中。令人惊讶的是,那件物品立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起来,恢复了刚挖出来时的状态。看到这一奇异的现象,专家们笑着对小王说:“这可是一件宝贝!”
“宝贝?那它能做什么呢?”小王好奇地问。
专家则反问道:“你听说过太岁吗?”
小王和家人听后,脸上瞬间布满了忧虑。原来,这竟然是传说中的太岁?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太岁头上动土”,意思是只要在太岁所指的地方动土,必定会招来灾难。现在,老王一家不仅在“太岁头”动了土,还把它随意丢在房顶上暴露了50年,风吹日晒,这岂不是会带来巨大的祸端?因此,听到专家的话后,小王一家并没有表现出高兴,反而充满了担忧。
察觉到他们的担忧,专家立刻解释道:“古人所谓的太岁,并非真正的物种,而是一种天体现象。它与岁星(即木星)的运动速度相同,但方向相反。古人认为,太岁到达某一地区时,地下会形成一种肉状物体,这被视为太岁的化身。”
“实际上,这种‘化身’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而是一种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原质体生物,属于黏菌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它称为‘肉芝’,并认定它是上品。而《山海经》则提到它是‘视肉、聚肉、肉芝’,并称其为‘食之尽,寻复更生’。由于它具有药用价值,因此它的珍贵程度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