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亥革命之前,我国经历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这一时期,最高统治者的身份便是皇帝。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的体制,自此“皇帝”这一称谓便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此后的每个朝代,位高权重者皆为皇帝,他手握国家的生杀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的每一项指令都是圣旨,人人皆需遵循,任何违抗者都可能面临罢黜或被处以极刑的严厉惩罚。
在封建时期,共有83个不同的王朝,统治者数目达408位之多,其中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末代皇帝则是溥仪。溥仪年仅3岁便登基为帝,虽然一生中娶过5位妻子,但因年幼而权力被慈禧太后完全架空,加之国家衰弱、列强侵略,清朝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岌岌可危。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得溥仪被迫退位,这一事件标志着封建专制的终结,他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末代皇帝。
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后,搬到了天津生活。在九一八事变后,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操控,他不得不建立起了伪满洲国,沦为日本人的傀儡皇帝,进而成为了汉奸,失去了此前的自由,每一言一行都被严密监控。抗日战争结束后,他被苏联红军抓捕,随后进入了伯力监狱,五年后又回到了中国,被送往抚顺的战犯管理所。
刚开始时,溥仪在管理所中并未完全放下皇帝的光环,仍然与其他犯人格格不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意识到昔日的帝王已然消逝,时代的巨轮早已转动,人们不再对皇帝心存畏惧。随着思想的转变,溥仪在管理所的行为也发生了显著改变,他开始尝试学习缝补衣物、打扫卫生等各种生活技能,逐渐融入普通人的行列。
1959年,溥仪被特赦出狱,走出管理所后,因在之前的管理所中学到了一些手艺,如针织、浇花等,被国家安排到植物园工作,负责浇灌和修剪植物,这份工作也算是他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一个月后,经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溥仪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资。他手握着通过劳动所得的60块钱,欢喜地买了许多心仪的物品。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60块钱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普通工人的月薪也不过二三十元。溥仪考虑到以后的生活,他选择购置一床新被子,毕竟被子是日常生活中必需的物品,值得花费;此外,他还买了不少点心和糖果,这在当时都是奢侈品。刷完这些钱后,他的工资几乎花得一干二净。对此,有网友评论称:“溥仪果然是当过皇帝的人,懂得享受人生。”
实际上,溥仪在宫中长大,或许对金钱的概念并不深刻,所以花起钱来也显得十分大方,甚至可能对金钱持有一种较为轻松的态度,认为金钱应当用来购买自己渴望的物质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