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479年~502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建立者为萧道成,定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萧道成曾在宋明帝治下担任右军将军,深得信任。宋明帝去世后,他与尚书令袁粲共同执掌朝政。在南朝宋后期,国内权力斗争不断,萧道成逐渐掌控大权。
元徽五年(477年),萧道成发动政变,杀害后废帝刘昱,扶持刘昱的弟弟刘准即位,自此他被封为齐王。此后,萧道成打压宋朝忠臣,如袁粲、沈攸之等人,逐步巩固自己的权力。479年,萧道成宣布自己即位为帝,正式建立了南齐。直至502年,齐和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萧衍,南齐灭亡。
尽管南齐在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的时间最短,仅有二十四年,但其历史上却涌现出七位皇帝,这也可视为朝代迅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萧道成
萧道成(427年—482年4月11日),即齐高帝,字绍伯,小名斗将,祖籍东海兰陵(今山东),后来定居在晋陵武进,他是南朝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在479年四月强迫刘宋顺帝禅位,正式建立南齐,年号建元。四年后,萧道成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六岁,他在位仅四年。
二、萧赜
建元元年(479年),萧赜被立为皇太子。四年后的建元四年(482年),他继位为齐武帝,年号永明。齐武帝是个英明而果断的君主,他继承了父亲萧道成的政策,崇尚节俭,关心百姓疾苦,积极发展教育,选拔有学问的人担任教师。与外界关系上,他加强了与北魏的联系,使得边疆相对稳定。萧赜在位期间,做出了诸多贡献,直到493年病逝,享年五十四岁。他的庙号为世祖,谥号为武。
三、萧昭业
萧昭业是齐武帝萧赜的孙子,也是文惠太子萧长懋的长子。永明十一年(493年),萧昭业被立为皇太孙。齐武帝去世后,萧昭业即位,年号隆昌。在位期间,萧昭业生活奢侈,纵情享乐,挥霍无度,常常赏赐数百万,导致国库几近空虚。最终,在494年,萧鸾引兵进入宫中,弑杀萧昭业,并以太后的名义宣布其废除,改封为郁林王。
四、萧昭文
萧昭文是萧昭业异母弟,母亲是许宫人。隆昌元年(494年),在辅政大臣萧鸾的帮助下,萧昭文即位为帝,年号延兴。但实际上,南齐的大权完全由萧鸾掌握。仅仅在即位几个月后,萧昭文被废除为海陵郡王。公元494年11月,萧昭文被杀,年仅十五岁。事后,他被追谥为恭。
五、萧鸾
萧鸾是南齐的第五任皇帝,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齐武帝去世后,萧鸾奉遗诏辅政,随后废除了萧昭业、萧昭文等皇族成员,最终自立为帝。萧鸾在位期间,因多疑而内政极为严苛,同时,北魏屡次入侵,使得南齐在北方的局势非常不稳。萧鸾于498年9月1日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在位五年,庙号高宗,谥号为明皇帝。
六、萧宝卷
萧宝卷是南齐的第六任皇帝,齐明帝萧鸾的次子。建武元年(494年),萧宝卷被立为皇太子。498年,萧宝卷即位,成为新帝。即位后,他实施了苛刻的赋税政策,并深受宦官影响,常常依靠亲信来铲除异己,大肆处决包括大臣徐孝嗣、沈文季在内的多个重要人物。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南齐国势日益衰败。最终,萧衍在501年起兵进攻建康,萧宝卷在同年被杀。
七、萧宝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