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现象:许世友和钟伟等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展现了非常卓越的表现,屡次歼敌,立下赫赫战功。在1955年授衔时,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军衔,而钟伟却仅获得了少将军衔。然而,另一个例子,徐海东的情况则更为复杂。他在抗日战争期间仅参与了大约一半的战斗,而解放战争则完全没有参与,却在1955年时被授予了大将军衔。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其中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因为徐海东做了两件非常关键的事情。
徐海东,原籍湖北大悟县,生于1900年。用现代流行的话来讲,他是一个“世纪宝宝”!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徐海东,虽然身世平凡,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卓越的理想,始终抱有改变自己命运并为大众争取幸福的愿望。这便是年轻时的徐海东,怀抱远大理想的他,立志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1925年,徐海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比陈赓大将晚了3年。像许多其他的革命将领一样,徐海东也参与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然而,国民革命军并不是能够最好实现自己抱负的舞台。
到了1927年第四季度,徐海东参与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从那时起,徐海东与徐向前、许世友、王树声等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1932年10月,由于遭遇敌军的疯狂围剿,红四方面军的主力被迫西进,转移至川陕地区。而徐海东,作为当时红二十七师的师长,留守在苏区。不久之后,红二十七师被升级为红二十七军,徐海东被任命为红79师的师长。
11月底,红二十七军解散并重新组建了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接任了红二十五军下属的74师师长。到了1933年2月,徐海东正式升任为红二十五军的副军长,并兼任74师的师长。这一切都表明,徐海东的勇敢作战和卓越指挥已经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认可。
被认可的感觉确实很美妙,这不仅给当事人带来荣誉感,更会激励他更加努力地奋斗。此时,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已经西进,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却留在鄂豫皖地区,持续与敌军作战,以争取更多生存空间。
在此期间,红二十八军曾被短暂重建,徐海东曾担任红二十八军的军长。然而,军队的编制与需求发生变化,红二十八军不久后被重新编入了红二十五军,徐海东继续担任红二十五军副军长。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开始了艰苦的长征,边打边迁移,寻找合适的革命根据地。理想的革命根据地应具备几个特点:群众基础坚实、敌人力量薄弱、地形适合游击战、资源丰富。因此,徐海东和战友们在征途上不仅要与敌人作战,还要不断寻找适合革命发展的地方。
最终,红二十五军逐渐西进,他们在路上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与挑战,但依旧不屈不挠,奋勇向前。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时,红二十五军已经抵达了西安附近。得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准备北上,红二十五军也开始向西进攻,争取牵制更多敌人。
在西进甘肃途中,红二十五军的政委吴焕先同志不幸牺牲,徐海东接任了政委一职。随后的调整中,徐海东被任命为红二十五军的军长,程子华担任政委。
不久后,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开始了分道扬镳,红二十五军则没有前往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打算,这实际上表明了徐海东选择站队中央红军的决心,体现了非常重要的战略抉择。
1935年9月18日,红二十五军与刘志丹所率领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正式会师。根据中央的决策,两个部队合并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被任命为军团长,并带领红十五军团在陕甘宁一带开展革命斗争。
当时,中央红军已经达到了极为艰难的境地,中央的领导和机关都在人力物力匮乏的情况下极力推动革命。徐海东并未选择南下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而是坚定支持中央红军,拥护中央领导。在此背景下,红十五军团的支持成为中央红军的极大鼓舞和支持。
中央红军在陕北时,面临着极为困顿的情况,急需资金和物资支援。为了筹集资金,毛主席特意给徐海东写了一张借条,借款2500元。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为了应急,更是一次试探,检验徐海东是否真心拥护中央红军。徐海东看到借条后,毫不犹豫地决定给予帮助,直接提供了5000元,并且亲笔写信表示,红十五军团无条件服从中央指挥。
徐海东的这一行为深深打动了毛主席。毛主席感慨万分,认为徐海东是一个极具革命精神的将领,这样的忠诚才是真正的革命精神。
在抗日战争期间,徐海东担任了115师344旅的旅长,参与了平型关战役,之后又调至新四军,担任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并兼任第四支队司令员。长期的征战让徐海东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直至1940年5月因病进入休养期。
毛主席得知后,亲自发电报给徐海东,电文最后写道:“静心养病,天塌不管!”这样一封充满关怀的电报,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对徐海东的尊重和关心。
虽然徐海东错过了大部分的抗日战争,并且没有参与解放战争,但在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了大将军衔,位居仅次于粟裕。而徐海东自己也觉得自己并不配得上如此高的军衔,甚至写信给周恩来表示疑虑。周恩来则郑重其事地告诉他:“授你大将衔,不高,也不低,恰当!”
徐海东能被授予大将军衔,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在革命的关键时刻做出了坚定选择,支持中央红军,支持毛主席,并且在最困难的时期为中央红军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尽管徐海东曾是红六军团的军团长,且红十五军团也并非最强的力量,但他的忠诚和决策才是最终获得大将军衔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