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在北京宣武门外,英国商人杜兰德修建了一条长达一里的“德小铁路”。当慈禧听闻此事时,愤怒异常,她斥责火车为妖物,强烈下令将其拆除。然而,时隔37年后,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她竟主动提出要修建一条铁路,并且定制了一辆御用列车,价值近200万两白银!
提到清朝的灭亡,我们不可避免地提到一个重要人物——慈禧。虽然她被历史评说为祸国殃民、心思狡诈、专制无情,但也很少有人知道,她心中其实有着深沉的母爱之情,常常体现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悲悯之心。这样一个矛盾重重的女性权力人物,第一次坐上“妖物”火车时,究竟会作何反应呢?
慈禧身边的女官德龄在她的回忆录《皇室烟云》中详细记录了慈禧坐火车出行的趣事。1903年,正值清明时节,慈禧下令要乘火车前往祭祖。这一命令一出,朝廷的大臣们纷纷哗然,纷纷上奏反对,警告道:“火车实在太危险了!太后年事已高,身负重任,万万不能坐。”然而,慈禧愤怒地看完奏折后,将它撕得粉碎,愤然说道:“我不怕危险,况且他们凭什么说我老了?”气愤之下,她又追加了一句:“这群笨蛋竟然不知道我走到哪里,朝廷就在哪里吗?我怎么养了这么一群不聪明的人?”
这次出行,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止。启程的那天,从紫禁城到永定门火车站的路上,铺满了黄沙,为了防止尘土飞扬,沙子被事先用水浸湿。轿夫们小心翼翼地抬着慈禧的黄色轿子,匆匆赶往火车站。等到她抵达,迎接她的便是一辆涂满金黄色油漆的列车。这辆列车便是慈禧特地花重金购买的“銮舆龙车”,列车长16节车厢,两侧装饰着镀金雕龙,车内设施豪华,设有谈话室、休息所、宫厅、食堂以及洗浴设施,地面铺设了瓷砖和地毯,甚至配备了电铃、电灯和电风扇。
当慈禧看到火车开始缓慢前行时,充满好奇,她停下脚步,弯下腰仔细观察列车底部的轮子,似乎忘记了自己是帝王。她连声询问:“这车是怎么停的?”被叫来的官员支支吾吾,低下头不敢直视:“这……是铁路员工操控它停下来的。”慈禧追问道:“怎么停的?”官员更加紧张,回答说:“是几个人抓着车轮让它停的。”听到这个荒谬的回答,慈禧的脸上没有显露情绪,只是默默地让他们退下。
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在当时并不稀奇,因为许多官员只会花钱买官,并不具备真正的能力。接下来,慈禧是第一个踏上车厢的人,她习惯性地每次进屋都是第一个,因此众人都心照不宣。而在她的御用列车上,还有一项默契:除了慈禧,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坐下,只能蹲着、跪着或躺着。
慈禧对火车的态度显然带有些根深蒂固的偏见,她曾下令列车不得鸣笛,也禁止打铃。她要求所有火车员工穿上清朝的官员朝服和靴子,连烧煤的员工也不例外。而且,员工的衣服脏了就直接丢掉,反正是朝廷出钱,谁能像慈禧那样奢侈?她带着2000多件衣物,每隔几天便要检查一次。而餐食方面,更是要求餐桌上摆满100道菜,虽然她通常只会尝试其中的三四道,剩下的则赏赐给下人们。
当时,慈禧端坐在车厢内,宫女太监们悉心侍奉。刚启程时,火车猛地一晃,架子上的宝物纷纷掉落,众人慌忙伸手去接,场面一片混乱。女官德龄紧张得冷汗直流,生怕慈禧责罚,然而,慈禧看着她们狼狈的样子,竟然笑出了声。
火车途经的每一站,都会有地方官员专门迎接,特别是到了天津时,袁世凯亲自带领乐队为慈禧演奏了一曲,还送上了两只鹦鹉,鹦鹉嘴里高喊着:“老佛爷吉祥!老佛爷平安!”袁世凯这一番谄媚之举没能逃过光绪的愤怒目光。
继续前行至山海关时,慈禧下令将她抬到城后的一座小山顶上,站在那儿俯瞰长城,感慨道:“当年这长城是为了防止我们和蒙古人接触,而今天我们却是被请进来的,吴三桂将军曾迎接我们进入中国。有人说我们是入侵者,但我们实际上是被请进来的。”这番话如果放到现在,估计会被网上评论得体无完肤。
离开山海关后,最终抵达奉天,慈禧参观了皇宫的遗物殿,看到同治的遗物——一只能够动眼睛和舌头的石膏兔子,她的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悲痛。离开时,她依然手握那只兔子,这是她第一次亲手拿起一样东西。
虽然德龄的回忆录更偏向小说体裁,但根据史料记载,慈禧确实坐过两次火车。第一次是在1901年,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后的一个月,慈禧从西安返回北京,途中曾乘坐火车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