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世民的偶像,是历史上最接近神仙的人!
创始人
2025-09-09 11:04:57
0

他是唐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是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神医,其一生的经历与成就,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史诗,对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就是“药王”孙思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孙思邈的故事。

孙思邈出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他七岁入学,便能日诵千言,被乡里赞为“圣童”。到了二十岁,已经能够深入探讨庄子、老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对佛经也有深刻的研究,学问十分渊博,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后,都不禁称他为神童,感叹其才华在这小地方难以施展。少年时期的孙思邈,体弱多病,家中为了给他治病,花费了大量钱财,甚至到了罄尽家产的地步。这段痛苦的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疾病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也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立志学医、救死扶伤的种子。于是,十八岁的他毅然决定踏上医学之路,从此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医道征程。

北周宣帝大成元年(公元579年),面对朝廷频繁的变乱,孙思邈选择隐居于太白山。在这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医学研究之中。他一边苦心钻研古代的医学典籍,汲取前人的智慧;一边亲自上山采集药草,深入了解各种药材的特性,并验证民间流传的各种药方。他还不辞辛劳地为山民们治病,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这近30年的隐居行医经历,为他日后的医学著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他医学思想形成的重要源泉。

隋文帝杨坚辅政北周时,听闻孙思邈的才华,征召他为国子博士,然而孙思邈却以生病为由婉拒了。他曾对亲近的朋友说,五十年之后,将会有圣人出现,到那时他才会出山,帮助圣人救济百姓、治理天下。多年后,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征召孙思邈进京。当李世民见到孙思邈时,不禁为他的容貌气色所惊叹,眼前这位老者虽年事已高,却宛如少年般容光焕发。李世民想要授予他爵位,可孙思邈坚决推辞,一心只想专注于医学。唐高宗李治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高宗召见孙思邈,想拜他为谏议大夫,孙思邈再次坚决谢绝,只是将自己的弟子刘神威推荐进了太医院。

孙思邈一生的医学成就,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止。他的著作《千金方》,堪称中国医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这部耗费他近30年心血写成的巨著,成书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全书共30卷,分233门,合方论5300条,约53万字。他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医学典籍的研究心得以及对民间药方的收集整理,都融入到了这部著作之中。在《千金方》里,孙思邈把妇人病置于诸病之首,对妇人生理、病理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胎前、产后、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病症都作了系统的论述,为后世中医妇科学的分科奠定了基础;在儿科方面,他提倡小儿疾病独立分科,主张合理喂养调摄,重视儿科的护理保健,其相关论述使儿科有了独立的内容,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儿科学专著。除了《千金方》,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孙思邈还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他在药学领域的深厚造诣,也彰显了他对国家医药事业的巨大贡献。

孙思邈的医学思想,不仅体现在他的著作中,更贯穿于他的行医理念里。他提出的“治未病”思想,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这一理念即使在现代医学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认为,人们应该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平和的心态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不是等到疾病发生后才去治疗。在医德方面,他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系统完整地提出了中医的医德建设,强调医生要视人一等,皆如至亲;要不畏危险,一心赴救;要临事不惑,审谛覃思等。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一生践行着这些医德原则,无论患者是富贵还是贫穷,是高官还是平民,他都一视同仁,全力救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孙思邈在针灸学上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挥经穴理论,首次以彩色绘制经穴图,使穴位更加直观清晰;强调“治未病”,重视运用针灸防病;提出灸有生熟说,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灸法;在临床上提倡针、灸、药并用,丰富了综合治疗的先进思想,进一步完善了刺灸法理论,为针灸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孙思邈的传奇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展现了他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据说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出殡的队伍,地上的几滴异样鲜血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询问,得知棺内是一位因难产刚刚“去世”的孕妇。孙思邈仔细观察血迹后,断定此人或许还有救。在他的极力劝说下,丧者的亲人同意打开棺椁。孙思邈迅速取出三根银针,一根刺人中,一根刺中脘,一根刺中极。神奇的是,三针扎下去,孕妇很快苏醒过来,随后顺利产下了婴儿。众人见状,都对孙思邈的医术惊叹不已,将他视为神仙下凡。

还有一次,一位尿闭症患者找到孙思邈,患者肚子胀得难受,尿脬都快要胀破了,痛苦万分。孙思邈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后,心想尿液流不出来,可能是排尿口不畅,吃药恐怕来不及了。正当他为找不到合适的导尿工具而发愁时,突然瞥见邻居家的孩子拿着一根葱管吹着玩。他灵机一动,心想葱管细软而中空,或许可以用来导尿。于是他找来一根细葱管,切下尖头,小心翼翼地插入患者的尿道,然后像小孩吹葱管一样,鼓足两腮用力一吹。果然,患者的尿液从葱管里缓缓流了出来,成功转危为安。用葱管导尿这一创新方法,不仅解决了患者的燃眉之急,也体现了孙思邈的智慧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孙思邈因病请求归乡,高宗特意赐给他良马,并将鄱阳公主的居所赐给他居住。当时著名士人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都对他敬重有加,按照拜见师长的标准侍奉他。回到华原县五台山后,孙思邈并未停下医学研究和著述的脚步,他继续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为医学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这位伟大的医学家与世长辞,享年141岁(以出生于公元541年计算)。他在遗嘱中要求葬礼从简,不用冥器陪葬,不用牲畜祭祀,展现了他一生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高尚品质。据《旧唐书》记载,孙思邈死后一个多月,容貌依然没有改变,人们将他的遗体抬入木棺中,感觉只有一件空衣服的重量,当时的人都对此感到惊异,仿佛他的离去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一场回归自然的旅程。

孙思邈的一生,是为医学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践行大医精诚理念的一生。他以非凡的智慧、高尚的医德和卓越的医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和精神遗产。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不断追求医学的真理,以仁心仁术去救治每一位患者。他就像一座永恒的灯塔,在历史的长河中闪4ui0m.nanh12.⁡o‌‍r‌g耀着光芒,照亮了医学发展的道路,成为中华民族医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被后人铭记和敬仰。

相关内容

梧桐市集“迎白露” 共赴传...
9月7日晚,以“秋高气爽迎白露,万人共‘煮’丰收季”为主题的精彩活...
2025-09-09 13:03:15
原创 ...
导读:曾经火爆的旋转小火锅,为何如今门庭冷落?5大痛点直击内心! ...
2025-09-09 13:01:11
四川九寨沟黄龙怎么玩不踩坑...
四川,这片被誉为"天府之国"的神奇土地,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以其得天...
2025-09-09 13:00:43
四川六天五晚旅游攻略:四川...
四川,这片被誉为"天府之国"的神奇土地,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以其得天...
2025-09-09 12:59:07
四川亲子游攻略!四川六天五...
四川,这片被誉为"天府之国"的神奇土地,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
2025-09-09 12:58:27
世预赛非洲区:几内亚vs阿...
当地时间2025年9月8日,摩洛哥,世预赛非洲区:几内亚vs阿尔及...
2025-09-09 12:58:08
张家界双人游五天四晚行程旅...
2025张家界五日游:仙境之旅 2025年的初夏,我终于踏上了向往...
2025-09-09 12:55:14
西北七天六晚旅游注意事项,...
《2025西北秘境之旅:七天穿越时空的奇幻旅程》 在中国西北的辽阔...
2025-09-09 12:53:43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刘表是东汉末年一位颇具特色的人物,以其与众不同的风采和卓越才华而受到广泛赞誉。若论起赤壁之战之前的他...
原创 僧...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了清朝在南方最大的城市南京,并将其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与大清帝...
原创 如... 回顾历史,我们时常会陷入沉思,面对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往事,忍不住产生深深的遐想:如果当时的局势朝着不...
原创 明...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对朱元璋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朱元璋一直对这个儿...
原创 明... 前言 蓝玉之死,究竟是朱元璋的深谋远虑,还是因为功高震主导致的悲剧? 明朝开国时,许多功臣为朱...
原创 抗...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几位网友对于抗日战争进行了一些热烈的讨论,这引发了我想要表达自己见解的冲动。我选取了...
原创 让...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游牧民族。身处中原的汉族,常常将自己视为“正统”,并把周边的游牧...
原创 雍... 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最令人紧张的情节之一莫过于八王议政逼宫的事件,这也是八爷党在遭遇连番失败后,...
原创 庾... 前言 他几乎毁掉了东晋的未来,难道这不是他自己的责任吗?东晋,作为一个内忧外患交织的王朝,刚刚建立便...
原创 刘... 袁绍大败于官渡,刘备大败于夷陵,二人战败后都因病重而死,然而曹操虽然在赤壁遭遇重大失败,依然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