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人提出元朝和清朝是外来政权,甚至认为汉地已经变成了殖民地。然而,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从多个角度来看,这种看法并不成立。
1.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深厚联系
很多人只看到我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对立,却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和谐共存。例如,自汉代以来,和亲制度便是一种代表,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和合作。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多次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种民族融合,表明我们并非单一的民族,而是一个多元的共同体。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民族从未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合作共处的。例如,宋朝与辽朝的关系就被称为“兄弟之国”。元朝的忽必烈在统一天下后,接受并融合了汉族文化;清朝也全面采纳了汉文化,彰显了文化的融合。
2. 元朝与清朝的核心区域都位于中国境内
虽然元朝和清朝的部分疆域曾跨越大范围的地域,但就核心区域和主体而言,它们依然属于中国的一部分。不能因为这些王朝的疆域一度超出了我国的现有版图,就否定它们作为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地位。如果某个王朝的核心区域、政治中心都在外部,且完全接受了外来文化,那或许可以称之为外来王朝。然而,元朝的蒙古帝国,尽管疆域广阔,核心却在东方,元朝的都城甚至设在了北京,远离草原,这样的王朝显然不能称为外来政权。清朝也是类似,其核心区域在中国境内,而且其版图至今仍影响到中国的边界,岂能称之为外来王朝?
3. 历史疆域的变迁与继承
元朝和清朝都已经成为历史,而这些王朝的历史传承与遗产在哪里?毫无疑问,它们属于中国。在蒙古族和满族的历史活动中,他们的核心区域始终是中国的北方。蒙古族的祖先可以追溯至匈奴、鲜卑、东胡、突厥等民族,这些族群的活动范围一直从蒙古高原延伸到欧亚大陆的辽阔土地,而蒙古高原始终是中国北方的组成部分。元世祖忽必烈也极力推崇汉族文化,这为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满族源于东北,曾在东北建立金朝,并最终入主中原,建立了大一统的清朝,全面接受并融入了汉文化,经过数百年,满族与汉族在文化上几乎没有区别。
4. 历史是动态的,不是定格的瞬间
如果我们将历史仅仅定格在元朝灭南宋或清朝入关的那一刻,那么或许还能说这两个王朝是外来政权。但历史并非停留在某一时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整体历史的长河来看,元朝与清朝自然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依赖一个点来看待历史,无法全面理解历史的全貌,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国家,元朝与清朝的历史与文化早已融入其中。
5. 元朝与清朝中汉族地主阶层的关键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程是由大地主阶层主导的,即便是在元朝和清朝,汉族地主阶层依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元朝和清朝的最高统治权并不完全由汉族人掌握,但汉族地主阶层的政治网络仍然是统治结构的基础,特别是在清朝后期。实际上,清朝的统治基础是建立在汉族地主士大夫的支持上。在清朝灭亡时,许多汉族遗老遗少依然为清朝捧心效忠,甚至为清朝的覆灭付出了生命。
总之,元朝与清朝,无论是从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传承,还是历史的延续来看,都应该被视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它们是我们历史文化的不可分割的部分,不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