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6月7日,取代袁世凯出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拒绝入住耗资300万银元置办的总统府,在一个普通的小办公楼里,宣布了三件大事:
一、全面恢复临时约法;二、释放政治犯;三、废除袁世凯时期的报刊审查令,主张言论自由。接着他顶着军阀压力,批准了北大蔡元培校长的改革方案,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民主管理,这一改革奠定了北大校风,影响深远。
刚才说到,黎元洪节省了大量办公经费,这笔经费,他转手全部捐给了河北师范学院。
今天,我们从人性角度,来解读这么一位特别的民国总统。
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胜利后在竞选中败选,遭到斯大林的讽刺,他骄傲的说到:“看我的地位有多么的牢固!”丘吉尔却认为:“这说明我的人民在进步,他们需要的有经济建设头脑能带领国家重建的领导人,而不是会打战的首相。”
所以,一个人领导人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发自内心的关爱人民,建设后代。也许,正因此,黎元洪被孙中山评价为“民国第一伟人”。
黎元洪,字宋卿,1864年10月19日出生于湖北汉阳府黄陂县,故人称“黎黄陂”。
14岁时,黎元洪跟着父母离开湖北黄陂老家,移居天津,19岁时,黎元洪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开始了为期五年的学习生涯,1888年毕业,跟随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后来孙中山在广州行医,广甲舰上有士兵病了,黎元洪请孙中山上舰看病,两人就这样认识了。1894年,黎元洪参加甲午战争,广甲舰被尾追而来的日舰用鱼雷击沉,黎元洪跳水逃生。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武昌首义,次日成立湖北军政府,但此时孙中山远在美国,黄兴在香港,宋教仁在上海,起义急需一个有声望的人出来主持大局,于是大家推举黎元洪出任都督,事实证明,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兼领鄂督。此后短短的40天,全国有14个省先后宣告独立,革命风暴席卷中华大地,腐朽的清政府轰然倒塌。孙中山先生后来盛赞黎元洪为“民国第一伟人”,就这点而言,确实不为过。
黎元洪也有误入偏门的时候,那是在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之后又联手粉碎了孙中山的“二次革命”,不过在后来,袁世凯意欲复辟帝制,黎元洪请辞不准,迁居胡同,闭门谢客。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称帝。而袁世凯称帝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但黎元洪坚辞不就。
黎元洪执政理念最强烈的一点,就是自始至终都重视国民教育,在他多任总督、总统任期内,一直顶着巨大压力,关注后代教育,这种关注,几乎可以说是民国第一人。
1916年12月,一直笃信“教育兴国”的黎元洪签署“简字第七百九十二号”命令:“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这无疑是黎元洪在任期间最英明的决定,正是由于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北大才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蔡元培走马上任后,面对教育经费困难,黎元洪又不惜压缩总统府预算,自减薪水,即由袁世凯规定的每年192万元减为58万元,挤出资金扶植教育。
1917年8月,黎元洪举家迁往天津,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寓居津门的生活。政坛失意的黎元洪,开始大规模投资实业。先后投资煤矿、盐碱、钢铁、银行邮电等各种企业50多个,获利颇丰。
“黎菩萨”致富不忘乡亲,1920年他捐资3万银元创办了湖北黄陂第一所中学——私立前川中学(今黄陂一中)。接着,他出资10万元拟建江汉大学,并准备让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长女主持。只因时局动荡未果,后改建武汉大学宋卿体育馆。此外,他还曾支持张伯苓创办南开大学。
1928年5月25日,黎元洪在看赛马时突然昏倒。6月1日,让秘书起草遗嘱,告诫子女要从事实业,勿问政治。6月3日,黎元洪因为脑溢血在天津寓所去世,享年64岁。公祭时,黎元洪当年的死敌,晚年同样寓居天津的近邻(两人的居所相距不到两公里)段祺瑞也来到灵堂,“三鞠躬毕,喟然而叹,似有无限感慨者”。
章太炎闻黎元洪去世,撰挽联吊之曰:“继大明太祖而兴,玉步未更,佞冠岂能干正统;与五色国旗俱尽,鼎湖一去,谯周从此是元勋。”
黎元洪死后,以国葬的形式葬在土公山(现华中师范大学东南门附近)。193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于武昌为黎元洪举行国葬典礼,遗体归葬于武昌卓刀泉。黎元洪当年在北洋水师学堂时的老师严复曾评价他说:“黎公大德,天下所信。然救国图存,断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言下之意,混乱之年,儒家难以救国图存。
所以,时代呼唤一个有勇有谋,队人民有大爱、对立国强国有战略思想的政治家来拯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