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日本第125任天皇明仁天皇首次踏足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尽管中日两国曾有过深重的历史仇恨,我方依然本着友好的态度,给予明仁天皇以最高规格的礼遇。明仁天皇在日本废除了不少传统的礼仪,并且成为历史上首位娶民间女子为妻的天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是一位比较开明的君主。然而,尽管他为人宽和、进步,却对我国一款国宴上的菜肴产生了抗拒,并且多次要求撤下这道菜。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明仁天皇对这道菜如此在意?我们又是如何巧妙化解这一难题的呢?
二战结束后,麦克阿瑟以“太上皇”身份进入日本,与裕仁天皇的合影一度让天皇由神转为人。日本天皇的形象因此发生了深刻变化,直至明仁天皇继位后,他更是做出了许多颠覆性的改革。仅仅是娶平民女子为皇后这一点,就已经打破了日本长达千年的近亲结婚传统。
1992年,明仁天皇做出了历史性决定,首次访问中国。当时,中日建交已经有二十年,然而四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伤痕依旧鲜明,中国人民始终无法忘记那段历史。明仁天皇在此期间表现出了真诚的悔意,他并没有参拜靖国神社,也主动提出了来华访问。
中国素以礼仪著称,仇恨虽深,却无法改变历史,只有铭记过去,方能更好地向前走。明仁天皇对这次访问极为重视,虽然日本国内有许多极右势力反对他此行,但他坚定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希望借此机会修复中日关系。
明仁天皇在访问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我们中国也看在眼里,感激他的诚意,理应以最高礼遇接待这位特殊的客人。1992年10月23日,明仁天皇抵达北京,我国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在机场,杨尚昆主席的欢迎致辞清晰地表明了中国的立场:两国将继续遵守《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推动友好合作。明仁天皇在听完致辞后,深情表达了日本对中国的歉意,并表示将继续遵守两国友好协议,致力于建立长久的友谊。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他带来的善意,并以最高礼遇接待了他。
除了带明仁天皇游览中国的美丽风光,我们还专门准备了一场国宴,精心设计了菜肴来招待这位贵宾。国宴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礼仪和尊重,菜肴的设计和选材更是经过仔细考量。厨师们为明仁天皇精心准备了一道清蒸大闸蟹,时值金秋,正是吃蟹的最佳时节。这道菜既色香味俱佳,又恰到好处地展示了中国的美食文化。
然而,这道清蒸大闸蟹却引起了明仁天皇的反感。他多次表示希望撤下这道菜。经过了解,我们得知,明仁天皇并非不能吃蟹,而是对吃蟹的方式有所忌讳。问题的根源在于他担心自己需要徒手剥蟹壳,并且用嘴啃食,这种吃法可能显得不够得体,尤其是在众多记者的注视下,可能会被不怀好意的人拍摄并放大。
事实上,明仁天皇之所以对这道菜表现出抗拒,与日本国内反对派的干扰息息相关。明仁天皇的思想开明,反对战争,推崇和平与民主。他长期受到父亲裕仁天皇未完成的心愿所影响——即访问中国。为了实现这一心愿,明仁天皇做了充足准备,邀请驻日大使共进午餐,细心询问有关中国的文化与历史。
然而,明仁天皇虽然充满期待地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但他依旧面对着来自日本国内反对派的阻挠。这些反对派试图在背后破坏他的访问,借此削弱他在日本国内的威望,甚至计划利用任何失礼的场面加以渲染。
在这种局面下,明仁天皇的国宴之行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任何尴尬,我们的厨师团队与日本代表团沟通后,决定将清蒸大闸蟹的吃法做些调整。蟹肉被小心地从壳中剥离出来,然后再精心放回蟹壳内,这样既保持了蟹的外观,又能让明仁天皇优雅地品尝到这道传统美味。
当清蒸大闸蟹端上桌时,所有记者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道菜上,尤其是那些反对派的记者们更是准备记录下任何可能的失礼。然而,明仁天皇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直接用手剥蟹壳,而是优雅地使用勺子,逐步剥离蟹肉,享受着这道菜肴的美味。看见这一幕,所有的反对派记者都愣住了,而明仁天皇的风度与优雅也让他们无从下手。
最后,明仁天皇对中国的精妙安排大加赞赏,称赞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巧妙化解了自己面临的尴尬局面。国宴之后,明仁天皇顺利完成了此次访问,日方也表示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推动两国的交流进一步发展。
这次访问不仅展示了中方的智慧和应对能力,也突显了我国的大国风范。日本国内的反对派未能成功破坏此次访问的顺利进行,反而更加肯定了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正确性。这一事件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江苏再添5处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下一篇:生前封神,死后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