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武汉解放后,李先念接手了湖北省的领导工作,成为湖北省委的第一任书记。随后的领导人依次是王任重和曾思玉。李先念在任内推动了湖北省党委的正式成立,确立了湖北的政治结构,并为湖北的解放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1949年至1954年,李先念主政湖北,时至今日,他依然被视为湖北解放的关键人物。那么,湖北省委的首批9位常委都有哪些重要人物呢?
第一位是湖北省委的第一副书记——刘建勋。刘建勋在党内有着重要的行政地位,他的革命生涯始于太行军区,在八路军的太行第三地委担任组织部部长。在抗战胜利后,刘建勋调任到汉江区,担任了汉江区党委的第一书记,并在此期间发挥了极大的行政才能。湖北省委成立后,他负责全省的党政工作,成为李先念的重要得力助手。1961年7月,刘建勋被调往河南担任省委第一书记,升任正部级。
第二位是王宏坤,他是一位新中国的开国上将。在解放湖北期间,王宏坤担任湖北桐柏军区司令员,指挥部队解放了南阳、襄阳等地。尽管他在湖北的任职时间较短,但他的贡献不可忽视。1950年,华东海军成立后,他调任海军副司令员,晋升为大军区司令。
第三位常委是程坦,他是河南新县人,曾参与黄麻起义,革命经历丰富。程坦曾在鄂东北道委、鄂豫边区党委等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领导过多项党内行政工作与地下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程坦被任命为湖北省委宣传部长,后升任国务院监察部副部长。他的贡献还包括创作了《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为红25军的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1980年12月26日,他因病去世,享年74岁。
第四位常委是刘子厚,湖北省委的军事与政治骨干之一。他曾担任中央候补委员,并长期负责湖北的宣传工作,政治地位颇为重要。作为省委常委及中央委员,刘子厚的工作至关重要。
第五位常委是王树声,王宏坤的堂兄,革命生涯同样卓著。王树声在早期领导了麻城县工农起义,并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在建国后的岁月里,他始终致力于军事工作,并在1954年当选为国防部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升为大将。
第六位常委是聂洪钧,湖北咸安人,革命生涯始于赣北、鄂南等地,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新中国成立后,聂洪钧担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并在全国人大成立后担任国务院粮食部副部长,政治地位极高。
第七位常委是王任重,曾担任湖北省委的第二任书记,河北衡水人。王任重不仅参与了川鄂三峡大坝的建设,还通过改革创新,吸引外资,在湖北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推动了经济发展。1978年,王任重成为国务院副总理,跻身副国级。
第八位常委是郝中士,江苏沛县人,他的革命经历与湖北有着密切联系,曾参与“反帝大同盟”等运动,并在湖北解放后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他在1949年后担任湖北省委常委,后成为农林部副部长,升任正部级。郝中士的贡献对湖北乃至全国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最后一位常委是袁振,山东掖县人,曾在鲁西抗日根据地参与革命工作。袁振在解放后的工作集中在工业管理方面,他曾担任湖北省委宣传部长,并在中南局工业部担任副部长等重要职务。1954年后,袁振还担任鞍山钢铁公司第一书记等重要职务,直至2003年8月因病去世,享年87岁。
通过这九位重要的省委常委,可以看出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和湖北的解放过程中,做出了无数的贡献。无论是王任重的副国级地位,还是王宏坤的上将军衔,他们都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政治与军事历史,也都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