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刘邦狠!比刘秀隐忍!这个被严重低估的皇帝才是汉朝真·天花板
创始人
2025-09-08 19:34:18
0

文|小玉

编辑|小玉

前言 血色黄昏: 巫蛊之祸与皇室遗孤

公元前91年的长安城,正值深秋,梧桐叶黄,却血色弥漫。这一年,被史学家称为"征和二年巫蛊之祸"的政治风暴,如飓风般席卷了整个皇室。权臣江充以巫蛊之名诬陷太子刘据,声称在太子宫中掘出桐木人偶,上面刻有诅咒皇帝的符咒。

太子刘据面临生死抉择。

他深知父皇汉武帝晚年疑心日重,加之远在甘泉宫,消息闭塞,若不自救必死无疑。无奈之下,太子调动长乐宫卫兵,击杀江充,起兵自卫。然而,这一举动却被汉武帝视为谋反。父子反目,血雨腥风。

战败后的太子刘据自缢于湖县,太子妃史良娣、长子刘进、次子刘敬皆死于乱军之中。唯有襁褓中的曾孙刘病已(后改名刘询),因年幼无害,得以幸存,却被收入郡邸狱中,成为这场政治风暴中最后的皇室血脉。

在阴森的监狱里,婴儿的啼哭声格外刺耳。廷尉监邴吉见此幼儿,心生怜悯。他深知这孩子虽为罪人之后,却是无辜之躯,更何况身负天家血脉。于是,邴吉违背常规,专门挑选了两名品行端正的女囚胡组、郭征卿轮流喂养照料这名皇室遗孤。

史书记载,汉武帝曾下诏,凡与巫蛊案相关的囚犯一律处死。使者持节来到监狱,准备执行诏令。关键时刻,邴吉挺身而出,紧闭监门,对使者说:"皇曾孙在此,寻常人尚不可枉杀,何况天家血脉?今日若杀皇曾孙,陛下异日必悔!"使者见邴吉态度坚决,不敢强行,只得回报武帝

或许是天意如此,武帝听闻此事后,不仅没有震怒,反而陷入沉思。这位晚年的皇帝开始反思巫蛊之祸的是非对错,内疚之情与日俱增。公元前89年,汉武帝下《轮台诏》,承认此前政策的错误,同时大赦天下,刘病已也在这次大赦中获释。

出狱后的刘病已并未得到皇室的特殊照顾,而是被寄养在祖母史家。然而,史家也不愿承担这个政治包袱,很快便将其送回刘氏宗族。从此,这个皇室血脉开始了流落民间的颠沛生活。

民间磨砺:社会底层的帝王教育

与在深宫中长大的皇子不同,刘病已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完全在民间度过。这段看似悲惨的经历,却为他日后成为一代明君奠定了独特的基础。

在民间的刘病已,生活极其清贫。他曾在长安街头摆摊卖字画,也做过各种小买卖维持生计。《汉书》记载:"及壮,好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这段经历让他对社会底层的疾苦有了切身体会,也让他深刻了解了汉朝吏治的弊端和民间的真实状况。

刘病已在民间结识了各色人等,从市井小民到游侠豪强,从小商贩到下层官吏,这些人构成了他最初的社会关系网络。他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生存,也学会了如何与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这些经验在他日后的政治生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在民间的生活让刘病已养成了务实的性格。他不像宫廷中长大的皇子那样高高在上,而是深知民间疾苦,理解政策实施的难点。这种草根经历使他日后在治国时能够制定出更贴近实际、更有效的政策。

公元前75年,刘病已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已经十七岁,虽然身份特殊,但在民间的生活让他与普通青年无异。然而,朝廷的巨变即将改变他的命运轨迹。

权力游戏:霍光的算计与刘询的蛰伏

公元前74年四月,年仅二十一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突然驾崩,无子嗣,皇位空悬。此时掌握朝政大权的大将军霍光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立谁为帝?

霍光首先想到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刘贺血统纯正,年龄合适,看似理想的皇帝人选。然而,刘贺入京即位后,表现令人大失所望。史书记载,他在即位的二十七天内,"行昏乱,违礼制",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平均每天四十多件。

霍光意识到自己选错了人。经过权衡,他决定废黜刘贺,重新选择皇帝。这时,流落民间的刘病已进入了他的视野。

选择刘病已的原因很复杂,但主要有几点:首先,他是汉武帝的曾孙,血统正统;其次,他自幼长于民间,没有强大的政治背景和势力集团,容易控制;再次,他的悲惨身世能够获得朝野同情,有利于新政权的稳定。

公元前74年七月,刘病已被迎入长安宫,改名刘询,是为汉宣帝。然而,新皇帝深知自己的处境:表面上是九五之尊,实际上却是霍光手中的傀儡。

刘询的表现堪称完美的政治演技。他对霍光极尽恭敬,所有重要决策都要征求霍光的意见。史书记载,刘询曾说与霍光同车而行时"若有芒刺在背",可见其内心的紧张和不安。但他从未在外人面前表露出任何不满,反而多次在公开场合赞扬霍光的功德。

在霍光试探性地提出辞职时,刘询不仅坚决拒绝,还进一步加封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右将军,女儿为皇后,彻底打消了霍光的疑虑。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充分体现了刘询高超的政治智慧。

这种隐忍的生活持续了六年。在这六年中,刘询表面上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傀儡皇帝,实际上却在悄悄地观察朝政,培养自己的势力,为夺回皇权做准备。

雷霆手段:铲除霍氏,重掌皇权

公元前68年三月,霍光病逝。这个控制汉朝政权二十多年的权臣走到了生命的终点,而刘询终于等到了夺回皇权的机会。

但是,霍光的死并不意味着霍氏势力的终结。霍光的儿子霍禹继承了右将军的职位,侄子霍云中郎将,女婿范明友、邓广汉分别担任重要军职,霍氏集团在朝中仍然势力庞大。

刘询没有立即动手,而是采取了更加巧妙的策略。他首先从边缘开始,逐步瓦解霍氏的权力结构。

第一步,刘询以"另有任用"为名,将霍禹调离右将军的职位,改任大司马,看似升官实则夺权。同时,他开始提拔自己的亲信,如魏相丙吉等人,逐步在朝廷中建立自己的势力。

第二步,刘询利用霍氏内部的矛盾,分化瓦解他们的团结。他暗中支持那些对霍氏专权不满的官员,鼓励他们举报霍氏集团的违法行为。

第三步,刘询开始清理霍氏在地方上的势力。他派遣亲信担任各地刺史太守,逐步将霍氏的地方网络铲除。

公元前66年,霍氏集团终于坐不住了。霍禹、霍云等人开始策划政变,准备废黜刘询,另立新君。然而,他们的计划很快被刘询的间谍发现。

刘询果断出击,以谋反罪逮捕了霍禹、霍云等霍氏核心成员。经过详细的调查,霍氏集团的罪状被一一揭露:贪污受贿、卖官鬻爵、私结外戚、图谋不轨。最终,霍氏一族被全部诛灭,霍皇后也被废黜。

这场政治清洗不仅彻底结束了霍氏专权的时代,也标志着刘询真正掌握了皇权。从此,西汉王朝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治国安邦:昭宣中兴的辉煌成就

重新掌握皇权后的刘询,展现出了卓越的治国才能。他在内政、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开创了"昭宣中兴"的盛世局面。

内政改革:以民为本的仁政

在内政方面,刘询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他深知民间疾苦,因此格外重视减轻人民负担。在位期间,他先后六次减免田租,有时甚至全免当年田租。这些措施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稳定粮价,刘询下令在各地设立常平仓,丰年收购余粮,灾年平价出售,有效地调节了粮食市场的供需关系。史书记载,在刘询治下,"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粮价降到了极低的水平。

刘询还特别关注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他下令将一些公田借给无地或少地的贫民耕种,帮助他们维持生计。同时,他还降低了盐价,让普通百姓也能消费得起这一生活必需品。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这个全球动荡不安的时代,车臣强人卡德罗夫再一次站到了风口浪尖。最...
2025-09-08 19:02:31
原创 ...
北京时间9月7日,2025女排世锦赛决赛,意大利迎战土耳其。两支球...
2025-09-08 18:53:57
立方财评 | 8100多亿...
□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 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81...
2025-09-08 18:52:40
三个22岁高中同学如何靠M...
Meta的天价收购在科技圈掀起巨浪时,谁也没想到最大的赢家会是三个...
2025-09-08 18:48:46
禾赛科技今起招股,引入高瓴...
禾赛-W(02525.HK)发布公告,公司拟全球发售1700万股发...
2025-09-08 18:47:49
提高供给品质激发消费需求
财政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服务...
2025-09-08 18:47:29
机构席位卖出425.46万...
每经讯,2025年9月8日,北交所上市公司中科美菱(835892,...
2025-09-08 18:45:31
股价创新高,朱义持股市值达...
近日,百利天恒(688506.SH)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一度达到41...
2025-09-08 18:43:28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1959年,国民经济进入了一个艰难时期。在总参工作的李逸民目睹了不少干部的生活困境,便开始与办公厅主...
原创 关...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点燃了无数怀揣冒险梦想的航海家和水手,他们在广袤无垠的海洋中为人类拓展着未知的疆域...
从唐诗中窥见古代科学之光 第一次阅读《物理视角读唐诗》这本书,我的内心充满了疑惑:唐诗是浪漫与文学的代表,物理则是理性与科学的...
原创 开... 不知何故,1958年,党中央突然作出决定,将河北省委和省政府的办公地点从保定迁至天津,与此同时,河北...
原创 他... 1958年,余秋里从总后勤部政委一职调任石油部部长,与李聚奎互换了职务。这是一次重大的职务调动,涉及...
原创 曾...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一些民族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且人口较少,但他们依然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
原创 宋... 小时候听评书《杨家将》,总觉得佘太君是个神人——满头银发挂帅出征,一群儿媳能征善战,连皇帝都得敬她三...
原创 吕... 公元192年,董卓在吕布和王允的合作下被刺杀,这一事件不仅是当时最为轰动的谋杀案件之一,还彻底改变了...
原创 秦... 当六国的后裔纷纷投降于大秦的脚下,秦始皇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他目睹了自己所创下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原创 1... 1948年,赵良璋,这位曾经的国民党军官,在那座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展现出异常坚定的决心。就在即将被送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