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7年11月起,聂老总受命于晋察冀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这一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不断地增强与扩展,因此被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以及统一战线的典范区域\"。这里的组织与发展,不仅是军事的体现,也是当时抗日救国热情的集中表现。
在晋察冀军区中,涌现出许多开国名将,如王平、孙毅、杨成武、邓华、聂鹤亭、朱良才、唐延杰、萧克、赵尔陆、郭天民和郑维山等,他们在抗战期间均长期活跃在各个重要职务上,成为推动战争进程的重要力量。这些将领不仅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还担负着重大的政治使命,他们的贡献在历史上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的将领们留下了许多合影记录。这些照片中,有趣的是一位身材娇小的将领总是能够站在中心位置,他便是舒同。那么,在这些将领中,舒同究竟有怎样的特殊之处呢?
舒同,是1939年一张合影中的人物之一。这张珍贵的照片记录了晋察冀军区的一部分重要将领,对照图像,左起依次为聂鹤亭、杨成武、陈伯钧、王平、舒同、程子华和孙毅等,这些将领各自在抗战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而舒同作为中间的核心人物,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地位与贡献的思考。
又一张同样是在晋察冀军区拍摄的合影中,左起依次为王平、关向应、舒同、赵尔陆和朱良才等。所有的将领各具风采,整张照片散发着浓厚的战斗气氛。
这张1940年拍摄的照片中,左起依次是朱良才、王平、刘澜涛、刘道生、唐延杰、赵尔陆、舒同、杨成武、吕正操、聂老总以及聂鹤亭,舒同再次出现在中央,他的出现难免让人好奇其背后的原因。在这些军事高层中,舒同的合影位置为何总是中间呢?
舒同自1926年开始加入中国共产党,资历颇深,曾就读省立师范学校,具备较高文化修养。在加入红四军后,他最初担任军部秘书,并逐步负责宣传与政治思想工作,担任过红四军的宣传部长和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务。
抗战全面爆发后,舒同被任命为八路军总部秘书长,随后派往晋察冀军区担任政治部主任,协助聂老总处理实际的政治工作。在晋察冀军区担任高职位,使得舒同在多次合影中占据中心位置,然而,决定他居中原因的更重要因素,或许是他身材相对较矮,这样他若站后排会被其他人挡住,不如站在中央来得显眼。
尽管舒同在晋察冀军区的工作时间并不算太长,他后来被调往延安学习与工作,并于1943年被派往山东工作,开始了与山东的紧密联系。
在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和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多个重要岗位,主要负责后方的政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发挥政治才能,成为山东省的第一书记及济南军区的首任政委。
舒同在政治工作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出色的书法技艺也为其增添了不同的魅力。1937年,抗日军政大学迁至延安,他为该校题名,他的书法风格并非全是楷书,而是向个人体系倾斜,笔画挺拔而粗壮。
在那几年中,他得到了更多的书写机会,这不仅成为了他个人的重要印记,也为那个时代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在不断的磨练中,他结合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和篆书的特点,诞生出了他独特的书法风格——“舒体”。
在1981年,舒同在书法界的影响力得到了更大的体现,他与其他成员共同努力成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并担任了该协会的第一任主席,继而在第二、第三届中担任名誉主席,充分展现了他在书法与文化上的深厚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