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多年的辛苦培养下,终于将接班人朱标扶持至巅峰,然而,命运却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38岁的朱标因病去世,这对已经65岁的朱元璋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失去心头寄托的他,悲伤得几乎无法承受,深感无比的痛苦,甚至因悲伤过度患上了“热症”,几度昏迷,幸得太医救治,才渐渐恢复了些许体力。
朱元璋经过了近半年的治疗,身体才有所好转。时光转至第二年,二月初八,这天早朝时,朱元璋的精神状态略有恢复,终于能到大殿亲自坐镇。刚刚坐定在龙椅上,太监便送来了一封由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所递来的密信,信上写着“蓝玉谋反”的字样。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感到震惊和忧虑,蓝玉一直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怎么可能背叛朝廷呢?
一、
蓝玉是开国元勋常遇春的小舅子。常遇春在明朝建立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朱元璋的器重。尽管常遇春英勇善战,但命运弄人,他才40岁便英年早逝,朱元璋对此悲痛欲绝,追封他为开平王,并给予他在太庙的顶级待遇。蓝玉作为常遇春的亲戚,自幼便跟随姐夫参军作战,年纪轻轻便屡立战功,逐渐获得了朝廷的重视。常遇春去世后,蓝玉继续为朝廷效力,成为明朝的重要将领,与徐达、傅友德等人并肩作战,声名远播。
当明军攻占北京时,元顺帝不得不逃往蒙古草原,朱元璋遂命令北征,封蓝玉为征虏大将军,率军15万北上讨伐。蓝玉接到命令后,立刻带领军队疾行,不断向前推进,最终来到贝尔湖岸边,却始终没有见到蒙古兵的踪影。正当他犹豫是否返回时,一名副将建议他继续寻找。蓝玉立即命令侦察兵四处搜寻,果然在贝尔湖东北80里外找到了脱古思帖木儿的军队。
得知消息后,蓝玉十分高兴,命令部队整装出发,将元军包围在草原深处。那夜,脱古思帖木儿正在与部下大饮,外面的哨兵根本没发现明军的接近。蓝玉带领精锐骑兵悄悄潜入中军帐外,突然一声令下,元军完全措手不及,纷纷四散逃跑。脱古思帖木儿被突如其来的混乱吓得慌忙上马逃命。蓝玉则追击了数十里,最终俘获了大量元军妃子和公主,还缴获了大量战利品。此次战斗,蓝玉不仅立下赫赫战功,还私自吞下了不少战利品。
蓝玉凯旋而归,在经过长城喜峰口时,已经是深夜。守城的将官以规矩为由,告知蓝玉无法入城休息,必须等到第二天。然而,蓝玉一听大为震怒,直接下令摧毁城墙,强行闯入长城。到城内后,蓝玉强行占据一名北元宫中的妃子,行不法之事。此举令朱元璋大为震怒,但蓝玉的军事成绩依旧获得了朝廷的奖励与褒奖。
二、
随着蓝玉逐渐名声大噪,他的性格也变得愈发张扬,甚至飞扬跋扈。作为一名大将,他的作风逐渐显露无遗,做事高调,对部下稍有不满便采取粗暴手段。在动荡的战争年代,拥有强大战力的将领往往能够立足,但随着明朝逐渐稳定,官场变得更加讲究人际关系与权谋,而蓝玉显然并不擅长这方面的应对。
例如,在一次随冯胜征战辽东时,北元太尉纳哈出由于看到明军强大,决定主动投降。他亲率数百骑兵来到蓝玉的军营,向他表示愿意归顺。蓝玉十分高兴,设宴款待纳哈出。然而,在宴席上,他要求纳哈出脱下自己的衣服,穿上汉人服装,企图羞辱对方。纳哈出不满这一侮辱,愤怒地洒下酒杯,准备离去。此时,蓝玉的侄子常茂见状,拔刀伤了纳哈出,场面一度混乱。冯胜赶来后才平息事端,但蓝玉依旧未受到处罚,反而以胜利的名义获得了奖励。朱元璋虽然心中不满,却未对蓝玉做出严惩,甚至还计划以此次战功封他为梁国公,但最后却改封为凉国公,暗示着对蓝玉的不满。
三、
1392年11月,朱元璋派遣谢熊到四川召蓝玉进京复命。蓝玉当时正在四川平定土司叛乱,驻扎在成都。当谢熊到达成都并向蓝玉宣召时,蓝玉立刻察觉到事情不妙。他知道自己的亲家叶昇曾因与胡惟庸结党营私而遭到处死,而自己也因与叶昇有着密切关系而可能陷入困境。因此,蓝玉开始在路上拉帮结派,联系各地的军事官员,准备为可能的反叛行动做准备。
蓝玉的哥哥蓝荣虽然已退休,但得知蓝玉的计划后,立即来到蓝玉府上。蓝玉与蓝荣密谋,要利用这个机会发动一场政变。蓝玉表示,他因为未能获得太师职位而心有不甘,决定采取极端手段,争取更大的权力。
四、
蓝玉继续与过去的部下接触,激发了他们的野心和不满情绪。许多武官都表示愿意为蓝玉效力,甚至有人放弃了与朱元璋的忠诚,加入了蓝玉的行列。蓝玉的密谋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可能在筹划叛乱。蓝玉最终选择了一个时机——朱元璋将要前往南郊举行亲耕仪式的日子,来发动政变。
在朱标去世后,蓝玉失去了与太子家族的联系。曾经依赖太子的庇护,现在也变得脆弱。随着太子的去世,朱元璋更加警惕那些有威胁的功臣。蓝玉曾是太子的亲信,但随着太子的死去,他不再享有特权。最终,蓝玉被召回京城后立即被捕,并在大狱中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五、
蓝玉及其亲信包括常遇春的儿子、开国公常昇、景川侯曹震等人,共计近两万名文武官员,遭到了朱元璋的清洗。这一系列行动,令许多大臣心生惶恐,不敢再高调表现。朱元璋在屠杀了这些有威胁的功臣后,心头似乎稍感安心。
然而,这一举措也为日后的政权更替埋下了隐患。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朱元璋的政策导致了许多经验丰富的将领的死亡,最终使得权力的空缺为朱允炆的表哥朱棣提供了机会。朱棣发动兵变,最终成功夺取了皇位,而朱允炆则遭遇了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