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上,南方八省的游击队伍开始整编,组成了新四军。新四军成立后,迅速集结到皖南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于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之中。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对新四军的发展充满忌惮,害怕其壮大,因此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围困了新四军的指挥部。
在皖南事变爆发的那段时期,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新四军虽英勇抵抗了数日,但始终未能突破敌人的重围。最终,在最后关头,新四军不得不采取分散突围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有一位团长两度带领部队掩护军部突围,他就是徐锦树。今天,我们将详细讲述他的故事。
徐锦树于1906年出生在湖北省罗田县的三里贩镇。年轻时,他曾在广州的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接受教育,学习过程中,徐锦树深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并因此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最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加入党组织后,他回到家乡湖北,积极投身宣传工作,先后在黄安、麻城、黄陂、孝感、光山和罗田等地,传播我党的革命思想,组织农民协会,引导农民走上革命的道路。1929年,徐锦树参加了红军,并投入到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工作中,参与了多次反“围剿”战斗。
1932年秋,徐锦树随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转战川陕苏区。在川陕苏区,他参与了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等战役,表现出色。1935年5月,他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踏上了艰难的长征,历经无数艰险,最终成功完成了长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徐锦树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4月,为了加强新四军的建设,延安决定派出一批干部支援新四军,其中就包括徐锦树。到达新四军后,徐锦树先后担任了第二支队营长、第三支队第五团团长等职务。在担任第五团团长期间,徐锦树经历了皖南事变的洗礼。
在皖南事变发生期间,第五团曾两次接受任务,掩护新四军军部突围。第一次任务发生在1月7日晚上,当时,新四军军长叶挺亲自指挥,要求第五团向泾县方向突围,阻击敌方第七十九师,并在高岭一带坚守,保护军部顺利突围。徐锦树毫不犹豫地率领第五团挺进高岭,在几乎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任务。任务完成后,徐锦树继续带领部队追赶军部。当时他原以为军部已经成功突围,但却发现军部的突围并不顺利,第五团赶紧追上了他们。
当第五团成功追上军部后,叶挺见到徐锦树带领的部队完好无损,喜出望外,特意宰杀了军马,给第五团的一员战士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随后,叶挺命令第五团前往东流山,继续阻击敌人,掩护军部进一步突围。然而,在东流山,第五团遭遇了极大的敌人压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徐锦树也不幸受伤并被敌人俘虏。
被俘之后,徐锦树被关押在江西省上饶集中营的七峰岩监狱。在监狱中,徐锦树没有放弃斗争,他加入了狱中的党支部,积极领导狱友们与敌人抗争。国民党得知徐锦树的身份后,曾许诺给他高官厚禄,试图通过收买他来获取他的忠诚,但徐锦树始终坚定拒绝了这些诱惑。1941年秋,徐锦树趁机挖墙越狱,在途中与追捕的敌人展开了激烈搏斗。最终,他不幸英勇牺牲,年仅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