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6月,为了支持上海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省港大罢工爆发。这场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革命斗争,持续了整整十六个月。这次罢工不仅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和奋斗精神,也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和斗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人物,正是当年省港大罢工的领导者之一。他的名字叫陈郁,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陈郁被赋予了重任,先后担任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省长等重要职务。那么,陈郁的一生充满了哪些精彩的故事呢?
陈郁生于1901年,家乡在广东深圳,出生在一个贫困的海员工人家庭。为了帮助家里度日,他在11岁时便来到香港,进入一家缝纫机修理厂当学徒。随着年龄的增长,陈郁不仅在香港汽车公司做过修理技工,还曾担任过海员,深刻体会到资本家的压榨与剥削。
1922年,陈郁参加了香港的海员大罢工,在这次罢工中他脱颖而出,成为海员工会“亚洲皇后号”轮船支部的负责人。三年后的1925年,陈郁再次投身省港大罢工,这次他以实际行动支持上海的反帝爱国运动,并在罢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被选为工人代表,主要负责工人的接待和安置工作,充分展现了他在工人运动中的组织才能。
同年8月,陈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积极投身广东等地的工人运动,始终坚持工人阶级的利益,尤其是在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中,积极促成了合作局面,并与国民党“右派”展开了坚决的斗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郁依然坚守在广州,坚持斗争,并在年底参与了广州发起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行动,事后还投入了大量的工作进行善后。
在那个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进步人士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国内弥漫着白色恐怖的阴影。但陈郁并未因此气馁,他穿梭于香港、上海等地,继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尤其是在工人运动方面,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革命积累了坚实的力量。
1931年,陈郁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年仅30岁。他在如何领导国内工人运动的战略上与王明存在一定分歧,王明多次刁难他,给他制造了不少困扰。在这种情况下,陈郁请求前往苏联进行学习。不久后,王明也去了苏联,而在这段时间里,陈郁依然受到王明的排挤。1934年,陈郁被王明列为重点批判对象,并被迫下放到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厂进行劳动锻炼。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弼时被派到苏联工作,发现陈郁在苏联受到不公正待遇。在任弼时的帮助下,陈郁于1939年恢复了名誉。1940年,陈郁回到延安工作,主要负责领导延安的工业工作,为抗战提供了充足的物资支持,为抗日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后,陈郁被派往东北,继续负责当地的工业建设。他致力于恢复和发展鸡西、鹤岗等大型煤炭基地,并培训了大量煤炭工人和干部,极大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工业生产和经济恢复。新中国成立后,陈郁担任了燃料工业部部长和煤炭工业部部长等职务,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工业建设,为国家的工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957年,陈郁被调回广东,担任广东省委书记和广东省省长。他在广东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解决当地发展中的能源与燃料问题,并为广东的工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4年,陈郁因病去世,享年73岁。他的一生,既是中国工人阶级奋斗史的缩影,也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篇章。